文大銀
摘? 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一批尋根的風暴熱潮,這批尋根文學作家致力于對文學的“根”探尋。1985年尋根文學的大旗正在隨風飄揚于廣闊的天空,在新的時期里,這也是一次大膽追尋民族文化、藝術的探索。韓少功就是一位尋根文學的主要倡導者和參與者,在以“尋根文學”意識的的創造中,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
關鍵詞:韓少功尋根;尋根意識;民族語言;文化價值
引言:
韓少功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是一個風格獨特文學作家,他的筆下,作品一次次地變換著容妝。他在前期中發表許多著作,早期作著作不僅風格各異,而且還凝聚了大量的文獻歷史資料。他是“尋根文學”重要的提倡者,在“尋根文學”領域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韓少功
(一)韓少功提倡“尋根文學”,2001年3月出版《文學的“根”》并實踐于現實,在創作后期,主要發表的作品都是在尋找“根”源,在《文學的“根”》①中寫到,生命取決于創作,而不取決于保守。一個名族要發展,一個民族要壯大,一個民族要立足于世界,要與世界接軌,融入世界,首先要有本民族之根,立足于新舊文化“根”意識的交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本心,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之魂,才可融入世界。
二、尋根
尋根小說《爸爸爸》《歸去來》《藍蓋子》《女女女》和《馬橋詞典》中,韓少功在刻畫人物上,無不涵蓋著對文學“根”意識的探析。他在文學尋“根”的世界里,專注于民族文化的探求。這一觀點的出現,引起了全國文學界的文學者熱烈的討論,使文學在尋求“根”的文化世界中,成為了一個廣受關注的話題。
三、尋根意識
韓少功尋根意識著作里,都是在后期創作中出現,一直延續至今。而《爸爸爸》《女女女》和《歸去來》正是尋根意識文學的主要作品。韓少功在《爸爸爸》的描寫中,以少量的筆墨書寫環境,大量的筆墨著重刻畫人物。
著作《女女女》中,作家在小說極力抒發自己的尋根意識,以幺姑作為小說的主線。幺姑生長于一個極其封閉農村的環境里,在農村,每家每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尤其是這樣封閉貧窮的村寨里,這種現象是更加的存在了。從而形成村寨中的幺姑思想落后,保守極其深受傳統禮教影響為一生的女人。幺姑這一形象的出現,既是批判黑暗現實的弱肉強食,同時也是是對人性的批判。
1985年發表的《歸去來》,這篇小說在社會上產生了熱議。評論家南帆在《歷史的覺醒》②里,敘寫到《歸去來》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部關于“遺忘和恢復記憶這一心理沖突的情緒變體”。李慶西在《他在尋找什么》③反駁到,《歸去來》若說是關于“失憶癥”的歷史寓言,還不如說是關于人類尋找“自我”的生存寓言。于是,《歸去來》在語言的隱喻中,出現一個自我重構的自我,自然而然《歸去來》就變成了一個關于人類生存巨大隱喻體系小說。
四、民族語言
韓少功在尋根意識著作里,民族語的使用,使文學在尋“根”意識之路又多了一道堅實的橋梁,這道橋梁可謂是尋“根”意識作品中天然的綠色通道,使文化之“根”的源泉在民族之“語”根源中,從而融入到現代的多彩文學世界里。作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文學的與民族語言相為一體,使其尋根意識領域更深、更有力,增加時代新文學感。
五、尋根意識辯證認識
韓少功主張尋根文學主要有“兩個意識”,一是民族意識,二是現代意識。
(一)民族意識
古漢語云,民族意識就是民族的思想。而在古話和古文學中,民族文化意識就是在說在追尋“根”的意識。追“根”,第一要熟知和掌握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自然風貌,語言環境和禮儀的特點色文化,更要加以歷史真實“根”的融合和認證,有其實而無虛化,將使之于民族化血液,融入創作新文學的作品里,則其加以文化歷史的縱深感和民族的獨特感。
(二)現代意識
韓少功的“根”意識文學著作中,主要表達的是民族文化和歷史形態的的本質。而現代化文學快速發展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民族文學要世界化,不能拋棄民族的文學元素,忘記“根”,忘記本,做獨臂俠,不會飛的更高,只會摔得更摻。帶來更大的傷殘,更大的創傷。久而久之,便會消亡,消失在文學的世界里,被文學界所遺忘。要傳統精髓和現代創新相統一,繼而向更大更寬的世界文學增添新血液。
何為 “根”?作家及文學界對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南帆說,“根”是立足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韓少功《文學的“根”》說,“根”就是民族的智慧,如不更在文學養分里,根就不深,繼而樹葉不茂盛,樹桿也就不大。鄭萬隆《我的“根”》書寫到,我的“根”就在東方,東方有東方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生命的“根”,也就是我小說的“根”。阿城說道,中國文學現在還沒是一個有深厚的文化的開采,無一個文化限制網,這是達不到先進文化狀態,也是融入不到世界文化學里。
六、價值
尋根的目的,為了更好地開拓文學,知其民族文化資料。用我們現今人的感受去領悟古代的文化民風,尋求文化的新能源。對古代社會的一個全面認知。用古代文化和現今文話比較,批判污文化給民族帶來的惡性,贊揚優文化給社會帶來新時代。以民族文學為本質,挖掘更多的,深層次的文化。好的根文學在現今以融入到了文學中,不止中國領域的文學,還有世界的文學都有注入。給文學帶來了巨大的光芒。
七、結束語
尋根文學是80年代興起的文學浪潮,知識分子下鄉勞動,文學斷層,看著文化開始走向沒落,實為痛心,許多知識青年就自組民間文學流派,尋回逐漸走失的文學。就在這時,以韓少功為首的尋根文學出現。他在作品《文學的“根”》《爸爸爸》《女女女》和《馬橋詞典》,阿城的作品《棋王》,鄭萬隆作品《我的“根”》等著作的出現,這些著名作品的作家都是尋根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一度關注,由更多的知識分子又重新回到了文學的世界里面,文化枝繁葉茂,向世界走去。
參考文獻:
[1]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2]鮑小蕾.從尋根者關照下的傳統文化出發—論尋根文學的困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注釋:
①韓少功.文學的根[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
②南帆.歷史的覺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③李慶西.他在尋找什么關于韓少功的論文提綱[J].小說評論,198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