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霞 劉瑞寶 趙穎 段鈺 葉建斌 郭明璐 易思豆 李云嬌 路雪婧
摘要:石決明散作為中醫眼科經典方劑,在中醫臨床眼科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外障疾病中包括胞瞼、白睛、黑睛,內障疾病中包括黃仁疾病、晶珠疾病等。為更好地掌握石決明散的應用,故本文針對近十年來石決明散在中醫眼科中的研究應用進行綜述。
關鍵詞:石決明散;外障眼病;內障眼病
分類號:R77
石決明散首載于《圣濟總錄》,由石決明一兩、井泉石一兩、石膏一兩、黃連二兩、菊花二兩、甘草一兩組成,主治肝熱壅盛,目赤澀痛。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在《世醫得效方》、《普濟方》和《證治準繩·類方》等古籍中均有石決明散的不同記載。現代醫家在遣方用藥時大多以《普濟方》中記載的石決明散進行加減化裁。現為指導臨床用藥,故將近十年來石決明散加減在中醫眼科學中的應用綜述如下。
一、外障眼病
外障是指發生在胞瞼、兩眥、白睛和黑睛的眼病。
1.胞瞼疾病
胞瞼,指眼瞼。目劄多因小兒飲食失調,脾失健運,脾虛肝旺、肝病之初起;或肝膽風熱為患[1]。《審視瑤函》曰:“目劄者,肝有風也。”《黃帝內經》中有言:“風勝則動。”應慧星[2]治療肝經風熱型、食積化熱型及濕阻化熱型小兒目劄均選用石決明散對證加減,旨在祛風清熱平肝,使胞瞼恢復正常運動。
2.白睛疾病
火疳,西醫學病名為表層鞏膜炎、前部鞏膜炎。火疳之為病,多系心肺兩經實火上攻白睛,火邪無從宣泄,克伐肺金所致[3]。武文忠等[4]針對肝胃郁熱證火疳治以清火解郁、涼血散結,方用石決明散加減。
3.黑睛疾病
黑睛對應西醫解剖部位為角膜。秦虹等[5]發現石決明散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病毒性角膜內皮炎治愈時間較短,具有明確的療效。申德昂[6]、范秀玲[7]、劉文杰[8]和仲澤琴[9]等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石決明散加減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絲狀角膜炎、單純皰疹性角膜炎和白內障術后角膜炎等效果顯著,確能起到縮短療程、減少復發的作用。但因為證型的不同,需要隨證加減,切不可濫用原方。
二、內障眼病
內障是指發生于瞳神及眼內組織的眼病。黃仁位于瞳孔之后,黃仁疾病主要包括西醫學的虹膜、睫狀體以及部分前部脈絡膜的炎癥性疾病,病因復雜而常難以明確,并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3]。馬宏杰等[10]對60 例肝經積熱型特發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發現,對照組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石決明散加減治療療效較單純西醫治療明顯,可縮短病程、減少復發。臨床中不少醫家也熟練地將石決明散運用于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的治療中,但未形成系統的研究。
三、討論
胞瞼、白睛、黃仁等眼部疾病在中醫眼科辯證體系中是根據五輪八廓學說、六經辨證、八綱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等理論指導以辨病位、證型,從而遣方用藥。眼部各結構是統一的整體,與內科雜病并無不同,可直中、傳變而合病,不可拘泥于一經一臟。石決明散是中醫眼科的經典方藥,力致祛風清熱退翳,是眼科明目退翳法常用方劑。明目退翳法需平肝清熱藥和明目退翳藥,石決明散中大部分藥物均兩者兼備,方以石決明、草決明、青葙子、木賊平肝清熱退翳;梔子、赤芍、麥冬加強清熱之力;荊芥、蟬蛻、烏賊骨加強祛風明目退翳之功[2]。且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可進一步佐證其功效的可靠性,如石決明具有保護晶狀體、抑菌、保肝等作用;決明子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明目等作用;梔子具有降血壓、解熱、抗炎等作用;荊芥具有抗菌、抗炎、鎮痛等作用[11]。故而,只要辯證準確,加減得當,石決明散可發揮其顯著療效,可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應慧星.石決明散加減治療目劄[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06):452.
[2]陳達夫著,羅國芬整理.陳達夫中醫眼科臨床經驗:附中醫眼科六經法要[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4,52.
[3]段俊國.中醫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1,183.
[4]武文忠,黃愛國.石決明散在眼科臨床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11):1579.
[5]秦虹,王婷,郝進,劉紹燕,魏春秀.石決明散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病毒性角膜內皮炎[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03):198-201.
[6]申德昂.石決明散加減治療病毒性角膜炎115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01):214.
[7]范秀玲.石決明散治療絲狀角膜炎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5):135+138.
[8]劉文杰.白內障術后應用中藥聯合西藥抗炎藥物對術后恢復的作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2):174
[9]石決明散加減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56例臨床觀察[J]. 仲澤琴.內蒙古中醫藥 . 2013(01)
[10]馬宏杰,曹雙勝,楊志敏.石決明散加減方治療肝經積熱型前葡萄膜炎的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2017,32(04):518-519.
[11]張廷模.臨床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66,92,94,270.
作者簡介:吳艷霞(1994年),女(漢),四川省成都市資中縣,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眼病及視功能保護的研究。
通訊作者:路雪婧,(1972年),女(漢),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高級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眼病及視功能保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