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雙桂
摘? 要:PEP教材囊括了諸多方面的閱讀材料,為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英語教師要善于開發文本資源,根據閱讀教學的實際要求,根據PEP教材提供的資源,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開展英語閱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要領。本文主要以PEP教材中小學六年級英語為案例,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展開了論述。
關鍵字:小學英語;PEP教材;閱讀教學;教學設計
一、設計交流對話式問題——培養互動意識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成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只有做好語言學習,才能夠進行后續的閱讀、寫作、交流等。因此,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交流對話式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開展閱讀活動。以PEP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2.Ways to go to school第5課時Read and write為例,在復習環節進行問答練習:How do you go to school/work? 通過對話復習和鞏固交通方式的表達:on foot,by bike/bus /car/taxi/subway.然后問學生:How many ways to go school can you find in the text? Underline them.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初讀文本。再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交通規則、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教師同樣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Can you go at a red light? Can you drive the sled fast? What must you wear on the ferry ? 這樣學生能更好地掌握Don’t go at a red light. We must stop at a red light.You must drive slowly 以及 You must wear a life jacket.因此,在小學英語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盡可能的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出有助于增強學生互動、提升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教學設計,適當地減少判斷題等設計,這對于提高閱讀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設計分層階梯式問題——培養信息采集意識
閱讀信息采集意識薄弱,忽視文章重要信息采集等,都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且這些問題將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為了能夠解決當前這一問題,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英語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采集能力,重視信息采集的過程。其中PEP教材中各單元都設計了Let's talk、Let's learn、Let's Read 等內容,但基于當前的教學分析可知,部分教師在進行Let's Read部分講解時,卻延續了上述兩個環節的教學,過于注重語法訓練、詞匯記憶,并沒有給予閱讀足夠的重視。基于此情況,英語教師可設計分層階梯式問題,引領學生逐層理解文章,捕捉文章中關鍵詞、語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獲取到重要的信息資源。下面以PEP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3.My Weekend plan為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分析:
(一)基本要素問題
英語作文中的基本要素與中文記敘文六要素相似,主要涉及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結果。英語教師要正確把握好基本要素,為學生進行問題設計。通過對文本進行設計,促使學生帶著教師預設的問題進行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感知整篇文章的意蘊,了解文章的大體信息。例如:
1.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
2.How are you going there ?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
4.When are you going ?
5.Who are you going with ?
教師通過設計上述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文章,能夠將學生帶入一種情境中,并且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問題,迅速地尋找到問題的回答方式以及文章表述的要點、學習的重點。
(二)段意式問題
通常主要是指文章的段落大意。學生通過對文本進行二次閱讀,概括段落大意,不僅對學生閱讀有幫助,而且還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Read and write 部分:
1.What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omorrow ?
2.What are Wu Yifan’s family going to do ?
3.What is Wu Yifan’s aunt going to do ?
4.What will Grandma do ?
5.Who is going to read a poem ?
(三)細節性問題
所謂的細節性問題主要體現在精讀環節,教師可根據文本中的細小關鍵字、詞、句子,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細節性問題,提升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PEP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第5課時Read and write一課中,在精讀環節可以設置以下問題:How do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in Alaska? Why?? How do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in Papa Westray,Scotland ? Why did they go to school by plane in 2008 ? 這些問題可以用課件呈現出來,在檢查答案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學說新的交通方式by sled,by ferry以及地名。同一個問題可以多讓幾位同學回答,順序可以從優等生到中等生再到后進生。這樣不僅可以面向全體同學,還可以幫助全體學生掌握文本中關鍵的單詞和句子。教師通過設計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對話訓練,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只有學生當前這種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培養學生深入研究細節的能力,進而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理解,達到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
三、設計文化辨析性問題
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尤其在PEP教材中,存在諸多方面與西方有關的篇目,并且涉及到相關的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當前這些內容,使其與本國的文化形成分析對比,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辨析性問題。與此同時,英語教師可以設計文化辨析性問題,促使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閱讀,然后運用英語將其表達出來,長此以往必然會幫助學生養成這種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閱讀能力能否得到提升,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升,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英語成績。因此,英語教師要給予閱讀教學足夠的重視,并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問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其閱讀能力,這對于學生英語成績的總體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黃國耀.小學英語高年級語篇教學設計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9).
[3]魏小娜.淺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問題設計[J].信息教研周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