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仰林 羅彬
【摘要】中學課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其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打好基礎,但很多教師在實際的課文教學中只完成了這一方面的目標。事實上,作為知識載體的課文,應該為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而被充分利用。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聽說讀寫;巧用課文;興趣;方法
【作者簡介】陳仰林,羅彬,淮安市淮海中學。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中學英語要從三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聽說讀寫能力。
為實現這個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認為充分利用并巧用課文,可培養學生這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課文,培養學生用英語處理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課文則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必須加以充分利用。如何在課文教學時培養其閱讀能力呢?
1.課前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指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愉快閱讀的狀態中。常見地激趣方法有:形象激趣法、問題激趣法、時事激趣法等。教師應根據文章題材或類型或適當利用各種直觀教具和電化設備,或精心設計能引發學生興趣又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或話題,來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學習模塊I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一文之前,放一首英國的校園歌曲,由欣賞歌曲到談論歌曲,最終引出英國的校園生活,有水到渠成之感。
2.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方法指導為輔,培養學生理解、識記、歸納、推論、評價、鑒賞等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動機和求知欲被調動起來后,教師應及時根據材料的性質和結構特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插圖、標題和段首句入手,進行略讀或跳讀,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文大意;而對細節問題,則要引導學生逐段細讀,深刻理解,找出主題,歸納總結段落大意,推測作者的觀點、意圖和言外之意,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為培養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給學生提出了三注意。第一:注意以意群為單位而不要以詞為單位閱讀。第二:注意信號詞的提示。如分別表示轉折、因果、結論和順承等關系詞。第三:注意對付生詞的正確方法。如忽略不計、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二、巧用課文,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中學英語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并不等于在課文教學中只培養該方面的能力。英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當學習轉化為一種交流時,學習者才會從中受益。”鼓勵學生敢于開口講英語敢于用英語與別人交流是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最好手段。巧用課文,可以培養其口頭交際能力。
1.在復述課文環節中培養其聽說能力。“二十四字整體教學法”告訴我們,通過運用簡筆畫、圖表及詞語要點提示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恰當點撥指導,并充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來引導學生復述課文,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和開口講話的積極性,又能節省課外時間。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基礎差的學生尤其喜歡這種在老師指導下的經過反復循環刺激、反復滲透的復述形式,使其信心大增。
2.在討論環節中培養其聽說能力。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與課文息息相關又能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討論題,引導他們開口講話。
三、巧用課文,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能力
課文作為知識的載體,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具有時代性、真實性、趣味性、思想性的話題,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對某一話題展開思考,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1.用問題討論法或辯證法,將課文與現實相結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如在模塊I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一課,我們可以設計了一個辯論題:Compared with the school in China,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chool in the UK ? 把學生按照意愿分成兩組進行討論,結果學生的討論熱情比預計的還要高漲。
2.續寫或模擬作文讓學生對所學故事進行續寫,推測故事情節發展以及故事的結局,有利于培養其分析問題及想象能力。如在模塊II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一文,結尾仍有懸念。我們設計出幾個思考題:What will happen in the end?Will the police find Justin at last?讓學生思考后續寫課文,在寫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模擬作文更能調動學生寫的積極性,它真正貫徹了學以致用的原則,特別能調動差生的積極性,因為他們可以把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和句式運用到新作中,輕易達成“目標”。
綜上所述,課文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聽說寫的能力,只是更側重讀而已。當然,所有能力的培養及措施的實施,都需要教師雄厚的教學基本功和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以及合理的時間安排。
參考文獻:
[1]陳琳.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4.
[2]劉振海.二十四字整體教學法[J].山東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