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我們的生活。在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然成為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工作、生活、課堂中,沒有了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似乎就無法正常運作。從教育的角度來談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打破了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從多方面改善了我國枯燥無味的課堂現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成為了語文教學中的新興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 信息技術 多媒體 網絡
引言:中華文化內涵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時代特點,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不斷加大重視,語文也成為了教育的一大重點。初中是我國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因此,初中語文需要尤其重視。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也是實現教育層次進一步提升的重要方式,初中語文教學更是如此,由于語文涉及范圍較廣,所以與信息技術實行整合將會大幅度降低語文教學難度。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性
(一)改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距離
教師在學校是學生的學習引領者,但也可以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我國固有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盡其職,而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即可,這樣的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就顯得較為被動,課堂是學生和教師共同配合下形成的,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距離太遠,課堂會顯得死板,沒有活力。將信息技術投入到初中語文課堂中,將會有效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豐富授課形式,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建構師生之間的親近教學體系,實現師生互動,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1]。以部編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散步》為例,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放映與“散步”這一主題相關的圖片或視頻,鼓勵學生思考、想像課文場景。
(二)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師壓力
以往在人們的腦海中,教師總是在燈光下辛勤備課,信息技術的引進將會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對課文背景深入了解并把握,以便于在課堂上能夠準確地向學生傳達相關知識,在網絡時代的有力影響下,教師可以將課文背景提前準備在信息技術設備上,方便授課時向學生展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還能減輕其壓力,以更好的狀態完成自己的工作。例如,在講授古詩《登幽州臺歌》時,語文教師可以提前通過網絡將陳子昂寫這首詩的背景、心理活動等保存到設備上,以實現在授課時能夠生動地將古詩的思想內容傳遞給學生。
(三)理清教學思路,把握課堂節奏
信息技術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平臺獲取教學資源,從而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這些教學資源覆蓋的范圍較廣,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隱藏的疑點或難點,以便于在課堂上及時提出。同時,從信息技術平臺獲取的教學資源一方面能夠保證教師在講課時把握課堂節奏,防止出現漏講的情況。另一方面能夠提及傳統教學模式中沒有涉及的教學內容,擴大課堂傳授的語文知識范圍,使學生擁有更加廣泛的知識面,為后期的語文學習及課外資源的掌握奠定基礎。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
(一)建立師生互動網絡平臺,提升學生課堂掌握能力
課堂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知識全面地傳授給學生,但卻無法保證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建立一個課后師生互動網絡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課后查缺補漏,同時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遇到難點也可以向教師提出問題,以實現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上傳學習資料,方便學生進行課后預習或復習[2]。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寫作板塊的學會記事為例,教師可以提前上傳和記敘文有關的寫作要點,讓學生提前預習,并準備好寫作素材。以便于在寫作課上,學生能夠更快速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
(二)拓寬學生閱讀范圍,豐富語文寫作素材
隨著電子設備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初中生更喜歡閱讀電子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廣泛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名著是語文課本的重要內容,網絡資源的提供,將有效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預讀名著,在課堂上能夠與語文教師達成配合[3]。例如,《論語十二章》,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對孔子及其弟子會有相應的了解,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提問學生與《論語》的相關知識,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方便了教師對學生水平的估量。
(三)展現教師的多重性格,與學生建立“生活關系”
課堂上,大部分教師為了完成課程目標,往往與學生沒有過多的課本內容之外的交流,學生其實也渴望對教師有生活方面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建立“生活關系”,對于心里素質不夠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在這樣的方式下,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實現高效教學,以保證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教師的教學模式[4]。“生活”是課堂之外的另一環境,教師與學生建立師“生活關系”,換而言之也是為了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學會自如地切換自己在課堂與生活中的角色。
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的時代,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只有實現整合,才能將教學目標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是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師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學生是信息時代的體驗者,也是信息時代的創造者,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我國的文化傳播到課堂之中,實現課堂與時代的完美融合[5]。
參考文獻
[1]李德彥.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
[2]于新會. 初中語文“創智課堂”學習環境的創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謝明霞. 論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記敘文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6.
[4]周麗. 新媒介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4.
[5]陳鳳. 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與初中生語文“聽話”能力的培養及實施方案[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