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知識競技的今天,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來充實和提高自己,閱讀水平的高低是后面自學成效的關鍵。要求每個人在學生時代打牢閱讀能力的基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都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學、閱讀、教學
中學語文考試,閱讀和寫作的分值占了絕大多數,而閱讀又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扎實的閱讀功底才能寫好作文。閱讀能力的高低代表了學生的語文水平,然后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有的教師直接采用灌輸的教學方法,直接把分析歸納解答過程都直接告訴學生,學生記筆記,沒有多少收獲。一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只是泛泛而讀,只看一些精彩的故事,作者采用的寫作手法,要表達的感情也不作深入了解,完之后就忘記了。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當下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第一,教學目標不清晰,沒有層次區分,全部學生都是一個教學目標,這種情況下,成績好的學生沒有提高,成績差的聽不懂。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很多教師都采取講授法,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揮,造成學習興趣低下。
第三,學生課外閱讀量少。其原因是,首先,現在很多初中生都有手機,學生上網聊天玩游戲占用了學生的很多課余時間,相對紙質的書,學生更喜歡手機等移動傳媒工具帶來的視聽效果。其次,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考試分數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按照考試的閱讀理解題來給學生上課,課余還要做各種閱讀理解的輔導書,使閱讀變成一種考試訓練。
二,提高中學生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課上,我們要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設立有吸引力的閱讀教學情境,提高他們的興趣。可以在閱讀前提一些有趣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課文,主動帶著問題去學習。
如學習人教七年級下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課時,可以先從課文標題進行提問:葉圣陶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從課文的主要內容上提問:講了葉圣陶待人和文風的哪些事?從課文的寫作技巧方面提問:從題目的關鍵詞“葉圣陶"了解到該文是描寫人的文章,主要人物是 “葉圣陶",那么張中行是用哪些語言來描述葉圣陶的?
利用多媒體課件提升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壺口瀑布》一課時,可以結合圖片和視頻資料的形式播放壺口瀑布的相關資料,圖片和視頻的形式更能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壺口瀑布。
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加以指導,使他們在閱讀中學會使用泛讀、通讀、精讀等方法,在平常多加以練習,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
對于中學生我們的目標是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速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完文章后能總結文章的主旨。對于有的學生在泛讀時一掃而過,在朗讀的時候只是讀出文字,沒有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不好的習慣我們要糾正,使他們明白泛讀也不能為了快而快,而是用很少的時間讀完文章并且還要能了解文章的梗概,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有感情的朗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對于議論句、疑問句和抒情句,我們要仔細研究句子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對閱讀的要求要結合文章的實際,由表及里,從簡單到復雜,打開他們的思路,領悟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的語言技巧。
我們還要培養學生判斷、分析,綜合的能力。在閱讀中要注意一些 “大概、通常、基本、大部分、幾乎”等限定性的詞語,如果把這限定性詞語忽略掉,這個判斷就不準確了。分析、綜合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關鍵,如在理解全文的情況下,根據關鍵詞句和轉折詞句來給課文分段,給段落分層,然后能概況段落大義,羅列文章提綱,總結文章中心思想。
三、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閱讀的量小,因此需要開展課外閱讀做到課內外結合。綜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的積累。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學生自制力比較弱,在課外閱讀方面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監督,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市場上的課外書目繁多,還有些盜版出錯別字連篇的,不能任由學生自己選。課外閱讀要給學生開設必讀書目書單,如中國古典名著和近現代金典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經典,制訂短期和長期的閱讀計劃,定期抽查學生完成的情況。
除了必讀書目,還應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做拓展閱讀,并要求學生每周上交一定數量讀書筆記,互相之間還可以成立共同興趣閱讀小組,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交流在閱讀中的心得體會,在教室墻上設置閱讀專欄,用于展示優秀的讀書筆記和好的心得體會,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
結語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重要的環境,每個學生都會在這三個環境中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學習。因此,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 孟慶煥.中學生閱讀的現狀與對策.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