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權
摘要:高中學生正處于角色同一性的養成階段,他們的人格和秉性也開始在這一階段逐漸固化。所以作為高中學生的班主任,不能一味的督促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養成。作為班主任,要在工作的進行中對出現的問題逐步改進,使之更有利于學生的穩定發展。本文分析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現狀,提出兩點意見,旨在于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關注學生主體
引言:
高中學生的正處于青春期時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正處于一生中發育的快速階段,他們習慣將自己放置于中心位置,來對問題進行思考,絕大多數高中生對自己的定位是隨波逐流的,他們對未來的規劃是比較迷茫的。而作為他們的班主任,除了在學習過程中要督促他們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讓他們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形成自己的健全人格,讓他們認識到未來充滿的廣闊天地和無限挑戰,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有在未來大放異彩的可能。所以,高中班主任應轉變單一的成績觀念,將視野放的更加長遠,與學生家長相結合,為學生的未來從高中時期開始就制造出無限種可能。
一、高中管理工作的現狀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數量多,而選拔性考試可以將學生較為輕松的進行劃分,所以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這就使得學校、老師、家長等諸多方面開始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很多高中學校都將圖書館,科技館等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場所轉變成了教室,減少了學生的知識豐富性和社會實踐能力。而這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能力在學生們將來步入社會之后都是非常實用的部分,卻因為教育制度的不足而遠離學生?!?】
作為在學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班主任,在當前,更多的情況下也是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異,班級內能達到一本錄取率的有多少人;但作為學生的管理員,班主任卻并沒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的投入學習,學生是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有甚者將班級中所謂的成績差生驅逐回家,美其名曰保護班級秩序。這種行為是對學生的惡意中傷,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雖然這些現象極其少數,但是班主任對自己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方法進行改造確實是勢在必行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由行為分析心理
從教育心理學方面來說,一個人的心理可以透過他所表現出的行為來進行分析,老師可以在日常與學生的相處中,透過學生的行為舉動去觀察學生的內心是否真正的投入學習,如果出現說話、看雜志、翹課、玩手機等行為就說明作為學生,他并沒有投入到學習中去,而此時作為班主任,如果對學生的反學習行為進行一味的說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學生對學習的厭惡也會因為說教而表現的更加強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若班主任以平等的姿態,拋下老師的外衣,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不失為一個走入學生內心的良策。因為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友好而有禮貌的人來跟你交談。在交談中,班主任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行為,是因為對學習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看看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原因致使學生對學習如此排斥:是因為學業進展太快,還是因為在知識理解上存在的困惑過多,以至于跟不上課程節奏致使主動放棄,或者是因為與他人相處或者家庭朋友方面出現了問題等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內心對學習的困惑或者為人處世的不解,而班主任此時就需要看人下藥,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一定的意見和指導,讓學生走出內心的苦悶,投入到學習中去?!?】
能成為高中班主任必定見多識廣、處亂不驚,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學生各個方面進行指點和勸導,開導學生,讓學生明白學習就像蓋房子一樣,是一個日漸積累的過程,只有打好了地基,才可以繼續向上開拓。學習亦是如此,如果因為前一階段學習中出現問題沒有學會就因此自暴自棄,或者因為事情郁結于心而郁郁寡歡放棄學業,這些行為的出現都是得不償失的,讓學生通過開導能夠真正的認識到學習可以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征程,讓學生樂于去探索學術的海洋。而教師則以學生為主體,認真觀察學生的行為,進而分析開導學生,讓學生轉變學習的態度,這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行為分析問題的管理方法,可以說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有效改進措施。
三、班主任與家長結合,創造良好環境
作為高中的班主任,必須保持與學生家長經常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里的時事動向。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可以更加方便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讓班主任知道在管理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哪些方面顧及那些學生,從細微點滴保護學生正在成長的心理。雖然管理工作會因此加重,再加上升學的壓力會讓人有些心力交瘁,但若因此可以保護好祖國未來的棟梁,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樂意為之。
沉重的學業壓力使得高中的學生精神壓力普遍偏大,據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癥人數逐年攀升,很多情況下,學生遇到問題無人感同身受、無人傾訴想法,一直郁結于心直至形成疾病。作為學生的班主任,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多與學生溝通。在了解情況的前提下與家長對接,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盡力為學生創造出最優的學習環境。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實時溝通,可以在學生的學業出現問題時提早解決,避免在日積月累中讓學生身心俱疲,讓學生早解決早輕松,讓家長對老師對學生放心,讓班主任可以更好的管理班級。【3】
四、總結
在我國應試教育這一基本教育現狀下,作為高中班主任,要盡可能多地去關注學生本身的行為能力,不要過分的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只是一種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基本方法,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關注學生的未來,這才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人生組成部分。作為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既為學生在學業上答疑解惑,也要為學生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化身指明的燈火,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辨別是非的判斷力和遇事沉著冷靜的思考能力,不拘泥于成績,與學生在成長中一起進步,更要與學生家長一起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光輝之路。
參考文獻:
[1]王曉飛,王艷萍.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3):110-111.
[2]張書萍.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5):333.
[3]閻沛敬.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