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幼兒園教學活動豐富多樣,目標統(tǒng)領教學,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幼兒園一線教學中,教學目標制定存有一些問題與弊端,只有深刻認識存在的問題,才能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實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教學目標 制定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51-01
隨著學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觀念的日漸更新,制定明確科學的教學目標,是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是提升幼兒園課堂教學效果,保障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基礎。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能使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可喜局面。但從當前的現(xiàn)狀來看,由于教師對教材、對幼兒、對不同學科領域認識中存有偏差,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問題,降低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1.關注教學目標制定存有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于籠統(tǒng)抽象。從幼兒園目標體系來看,從低到高,各層次的目標應該是越來越抽象,概括,作為底層的教學活動目標,其特點就是要具體、明確、可操作,能有效的調控、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更好對教學結果給予評價。但若將目標制定的過于概括簡略或是寬泛膚淺,教學中教師就無法精準定位,無法操作實施。
(2)教學目標表述角度不一。美國課程專家布魯姆認為:“教師所期待的學生的變化便是教學目標,闡述教學目標就是要以一種比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單元或學程完成之后,學生應該做(或產(chǎn)生)什么,或者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特征。”也就是說,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以幼兒為主體,指出幼兒在學習之后應該知道的或是能做到的表現(xiàn),而不是陳訴教師在做什么。
(3)教學目標價值定位不明。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包含行為、條件、標準等,其中核心要素是行為的表述,在制定目標中要依據(jù)學科領域不同的學習目標,列舉出適用于幼兒發(fā)展的關鍵詞語,切忌前后矛盾,重復表述,用活動的方法過程手段代替行為結果。
2.掌握教學目標有效制定的方法
(1)目標要著眼于兒童發(fā)展: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教育的發(fā)展要走在兒童發(fā)展的前列,要給予兒童適合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同樣,教學目標制定也要適應幼兒已有的發(fā)展水平和促進幼兒達到新的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經(jīng)驗和需要,作為教師要把握兒童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水平,從兒童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制定適應的教學目標。
(2)目標要注重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幼兒園不同領域的教學目標是不盡相同的,但應各有各的重點,總體而言,除了突出本領域的重點目標之外,還要兼顧其他方面的目標,挖掘教學活動中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最大化的學習效益。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教學活動,目標要涉及知識概念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及能力的學習。知識概念的學習,包括所獲得知識的,以及操作這些知識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包括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變化;能力的學習,包括具體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和組詞的能力。
3.實施教學目標滲透課堂的策略
(1)與教學內容有機滲透。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載體,其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能否順利的實現(xià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學目標有機的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切勿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出現(xiàn)“貼標簽”的現(xiàn)象。如:大班社會活動《認識自己的情緒》中,我制定了三個目標,圍繞教學目標,讓幼兒通過討論、辨別、感受自己的情緒與變化,明確幼兒認識情緒的重要性,進而能夠識別情緒,做好社會適應的認知目標,同時隱含的目標是讓幼兒能夠注重心理健康,學會調控和化解不良情緒,巧妙的將知、情、意、行的諸要素和諧的統(tǒng)一在教學內容之中,指向與幼兒在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生活質量提升,巧妙的融合,既突出了知識的教學目標,又凸顯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2)與教學過程同步達成。教學目標是伴隨著教學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的,在教學過程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也是教學目標不同層次中同步達成的過程。如: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針對自己設計的“知道水的吸附力能使塑料小花轉動,探索大小不同的塑料花同時轉動時速度不同”,這一認知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教學層次,第一次讓幼兒自由探索,用各種方法讓塑料小花轉動;第二次是用濕的泥工板,讓幼兒操作塑料小花的轉動;第三次是用大、小不同的兩個塑料小花,比較操作轉動的速度快慢;三次操作中,層層深入,逐步推進,引領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感知,動手操作,獲取探究的經(jīng)驗,掌握科學的方法,進而有效的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3)與動態(tài)生成靈活調控。兒童的學習是幼兒通過自己的特有方式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周圍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物質世界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化的過程,也是師幼相互學習,共同參與的過程。所以,預先設置的教學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動態(tài)的活動中生成,或是依據(jù)兒童的需求靈活制定而成,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靈活性,留有可以調整的空間,滲透游戲化的理念和精神,將預設與生成性有機的結合。
制定適應的教學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源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分析,對兒童的深入解讀,還有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學科素養(yǎng)水平等綜合素質,對于教師而言,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理念,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強化教學效果,使教學活動目標真正落實于教學活動之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課程觀,促進每個孩子自主、快樂、全面而富有個性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幗眉著.學前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