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珥雅
摘 要:在我國物流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之一。國際貿易作為物流專業的主修課程之一,通過課程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發展現狀、熟悉各國貿易規則和政策法規等。當前部分學校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時,還存在教材內容滯后、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本文針對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現狀和教學目標,分別從拓展教學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就如何優化國際貿易課程建設展開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物流專業;國際貿易;教學資源;評價機制
一、引言
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師資力量、教學資源、考核方法等因素,都會對實際教學成果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產生直接影響。針對當前職業學校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要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這一背景下探究國際貿易課程優化教學策略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物流專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材內容滯后
《國際貿易》屬于時效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近幾年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貿易政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現象,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作用日益加大并受到廣泛關注,我國白貿區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南于《國際貿易》教材存在的時滯性,沒有很好地做到課程內容與現實轉變相結合,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實際問題。學生從書本教材上學習到的知識,在畢業之后發現與當前的形勢不符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開展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時,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將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效率以及專業興趣產生直接影響。調查發現,現階段還有部分教師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教材為主,完全按照教材內容“流水式”的講解知識點。雖然也能夠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從學生角度來說,一方面是師生交流偏少,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遇到的問題不能得到教師的解答,留下了知識盲區;另一方面則是課堂氛圍沉悶、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
(三)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國際貿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自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將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加深對國際貿易課程內容的理解。而當前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的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崗位,沒有到企業實習或工作的機會。另外,學校方面也沒有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參觀、見習,培訓機會較少,也造成了物流專業教師隊伍的實踐經驗匱乏。在進行課程教學時,不可避免會偏向于理論教學。
三、新形勢下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
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挑選專業時,選擇了物流專業。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背景下,物流專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也需要關注當前的就業市場,以提高學生專業實操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策略,向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物流人才,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基礎上,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
(二)探索物流專業教學新模式
近年來,國家對于職業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現階段職業教育正處于轉型期,配套的教學方法、模式也需要順應職業教育改革做出調整。物流專業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學生必須要掌握本專業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例如《物流管理基礎》《供應鏈管理實務》等:另一方面,義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豐富的實操經驗,這樣才能迎合企業的招聘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職業學校也在探索物流專業教學新模式。在這一背景下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目標,對職業教育物流專業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四、物流專業中國際貿易課程的建設策略
(一)多渠道搜集教學資源和教學案例
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有著重要地位。利用一些國際經典的貿易案例,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義能夠借助于案例生動、直觀地將知識點教授給學生,降低了教學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前,應當做好充分備課工作,通過到圖書館查閱專業相關書籍,或是利用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盡可能地搜集一些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這些案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在運用教學案例時,要注意保證案例內容與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才能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程教學成果。
(二)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對于這群20歲左有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新知識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如果能迎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訴求,不斷嘗試一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學校方面可以聯合一些合作的單位、企業,也邀請一些外貿企業、銀行、商檢、海關的工作人員走進課堂,給學生介紹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傳授最新的國貿實務方面的動態信息。學校應該適當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環境。通過這些豐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從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到主動進行探究學習,對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知識的熟練掌握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將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學校方面在推進物流專業改革的同時,也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這也有助于留住優秀教師人才。可以通過以下措施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一,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到外貿企業觀摩,甚至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去企業兼職,直接參與進出口業務的操作。當前物流專業的很多教師,雖然學歷較高、教學經驗也十分豐富,但是唯獨缺乏同際貿易的相關工作經驗。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教師對國際貿易的工作現狀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為課程教學儲備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聘請一些外貿企業的高管到學校開展講座,物流專業的教師可以聽講,交流,這也是一種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四)改革教學評價機制
學校實行的教學評價模式會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直接影響。例如以往學校關于國際貿易課程的考核模式,主要是卷面考試為主,側重于進行理論考察。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無論是在日常學習還是臨近期末考試,都將重點放在了背誦理論知識上,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改革教學評價機制,要重點創新考核模式,例如將學生的企業實習經驗也納入考核體系中。還可以設置一些課外試驗,例如教師設置一些情景,考查學生對同際貿易知識的綜合運用水平。通過豐富考核手段,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專業實踐和技能應用能力。
五、結語
本文以物流專業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自貿區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對課程性質及現狀分析,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兩方面系統地闡述了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學內容改革中應注意知識的延續性及專業特征:教學手段改革中應注重理實一體化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物流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卞莉,方群,周凈.專業導向的應用型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6,33(5):134-139.
[2]葉平,黃中鼎.物流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商情,2013(37):253.
[3]李雪,常青平.探究濱海新區物流崗位需求促進專業課程建設[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