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最擔心的就是學生會提前進入文理分科的狀態。高中是奠基人生最為關鍵的時期,全面學好文理知識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有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時就做出了文理抉擇,或重文輕理,或重理輕文,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雖然新課程改革更突出素質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但學生選擇文科還是理科,主要看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并沒有學到相關的學科知識,又怎么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呢?因此,對于剛步入高中校門的學生而言,學習還是需要全面一些。對于教學科目可以有所偏重,但是不能偏到不學,因為各學科的學習對以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
有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后連淀粉、麥芽糖、酶、葡萄糖的大概原理都不懂,光合作用原理也不清楚,電源正負極都弄不清……這些簡單的物理、化學知識也不知道,豈不悲哀!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是絕不允許提前出現偏科學生的,我的原則是國家開設了這門課程,學生就應當把它學好。
我教的學生小芳,就是一名偏科嚴重的學生,她的文科知識掌握得相當好,但理科知識相對薄弱。教師提醒她時,她給出的回答就是將來會選擇文科,學習理科知識的興趣不高。于是,我下定決心改變她的這種狀況:既然小芳的文學素養較好,我就以詩歌為切入點和小芳進行溝通。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是明代民族大英雄于謙所做的《詠石灰》,詩歌描繪了石灰石燒制石灰的過程:先將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窯內經高溫煅燒,便制得雪白的生石灰CaO,后者與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狀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石灰經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盡管“粉身碎骨”,卻保持自身的“潔白”不染,它在建筑、農業等領域用途十分廣泛。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石灰的風格,但實際上是以詩詠志,表現了作者永葆清白的情操,襯托出于謙高尚的道德美。這些,小芳不僅知道,還依然記得師生共同學習這節課時的那種振奮與心理共鳴。
說起于謙,我和小芳又聊起他的《詠煤炭》一詩:“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鼐彝原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边@首詩揭示我國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知道用煤炭做燃料冶鐵。詩中說煤炭原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它蘊藏大量的熱量,燃起熊熊的煤火可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生起的火爐能照亮漆黑的夜空。鐵鼎等物都是靠煤炭燒煉出來的,從鐵器身上就看到了煤的作用。
我還和她一起讀劉禹錫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通過研讀此詩,解讀出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金化學性質穩定,質地堅韌不銹,十分昂貴。但它在地殼中含量極少,多以自然金單獨存在,也有與其他礦共生,經風化侵蝕,雨水沖刷,在長期的遷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礦,其含金量不過幾十克。由于金比重為19.3,較石英沙比重2.65大得多,在沖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離。
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描寫某些物質的物理、化學變化和性質的句子很多,和小芳聊起這些詩歌,一方面是因為小芳生物文學素質確實很好,也很喜歡和我探討這些詩詞稟賦;另一方面,是因為我雖然是一名化學教師,但懂得這么多詩詞,會讓小芳刮目相看。其實,這些都是我為她精心準備的。
由此,我們的溝通越加順暢起來,探討的知識面越加寬泛。通過讀詩誦詞,小芳逐漸在詩詞研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化學知識,豁然感到化學和詩詞聯系也這樣緊密,學習化學也可以和學習文學相互結合。從此,小芳學習化學的興趣越來越高,每學習新的課時,她都會查找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詩歌,這也激發了其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小芳,如今已經是一名文理都非常優秀的學生了。
我認為,教師應當是學生的引路人,因為教師會對學生的人生抉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加強跨學科教學,這是對教師提升自身素養的更高要求。未來,我會繼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將知識與古詩詞巧妙結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同步提高,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美的東西總是讓人喜愛。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只要潛心挖掘教學中各種美的因素,并將之滲透于教學之中,學生就會不斷愛美、懂美、追求美,塑造美好的人格,修煉高尚的情操,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