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綿
摘要: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患病多見于老年人,主要病癥可表現為喘息、咳嗽及咳痰等,其反復性發作率較高,且病程較為漫長,若不采取早期治療,可并發各種危險性癥狀,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皆可構成嚴重性的威脅。近年來,空氣污染日漸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數逐年上漲,而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道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好發于中老年群體,由于其病程長、難治愈、易復發、恢復慢,嚴重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
關鍵詞:中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效果;不良反應
本文旨在研究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特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分兩組。對照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37~71歲,平均(54±6.7)歲,病程2~6年,平均(4±1.2)年;觀察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1歲,平均(53±6.2)歲,病程2~5年,平均(3.5±1.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分布均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取西藥治療,即給與患者抗生素和支氣管擴張類藥物進行治療,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吸氧治療。觀察組采取中醫內科治療,即根據中醫辨證治療對患者病情進行分類,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①風寒襲肺型:采取麻黃、甘草各8g、杏仁10g;②燥熱型:選用桑葉、梨皮、川貝各10g,杏仁15g;③風熱犯肺型:選用桑葉15g、菊花、杏仁各10g、薄荷5g;④痰濕型:選用甘草、厚樸、陳皮各10g,半夏15g、茯苓20g;⑤脾腎陽虛型:選用附子、半夏各8g,陳皮、肉桂各10g、黨參、山藥各25g、茯苓20g;⑥痰熱型:選用半夏、貝母、蘇子各15g、黃芩、杏仁各20g。以上方劑煎水早晚各1次服用,1日2次。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還應注意住院環境,保持住院環境干凈、整潔、通風,注意患者生活習慣,忌煙酒、濃茶,飲食盡量保持清淡,以免引起患者病情加劇。
1.3療效判定方法顯效:患者咳嗽、氣喘、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病情得到完全控制;有效:患者咳嗽、氣喘、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顯著改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無效:咳嗽、氣喘、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病情無改善或加劇;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統計學分析本次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應用χ2檢驗,當P<0.05時則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情況對比,觀察組臨床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占總數的2.00%,對照組患者中3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占總數的6.00%,2例患者出現嘔吐癥狀,占總數的4.00%,不良反應情況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道系統中常見疾病之一,患者病程均有兩年以上,好發于空氣干燥、氣候寒冷的秋冬時節,由于秋冬季氣溫多變,患者喉部分泌物增加,支氣管運動功能差,特別是伴有過敏、感染疾病者更容易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氣促、喘息,嚴重者甚至出現心肺功能喪失、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未得到及時治療不僅會直接導致患者病情加劇,不僅會出現久咳不愈、肺部損傷,還會引起肺源性心臟病或阻塞性肺氣腫等病癥。中醫學中認為此病主要與肝、肺、脾、腎等臟器功能失調密切有關,且可在外感風寒后加重,需早期給予辯證中醫治療,以穩定長期療效。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而由于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抵抗力下降,呼吸功能急劇退化,其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趨勢,由于其病程長、難治愈、易復發、恢復慢,嚴重威脅著中老年身體健康,因此,尋找切實有效的治療方式顯得格外重要。在以往慢性支氣管炎治療中,大多數人選擇西醫治療,由于其見效快,服用方便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但西醫治療不良反應較多,安全性小,服用時間長會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亂,不能徹底整治患者病根。相對西醫治療而言,中醫治療認為患者產生慢性支氣管炎多因患者外感風寒、外邪入侵,致使患者腎、肝、脾、肺等器官功能失調有著密切關系,在患者器官功能失調后,患者抵抗力下降,造成風寒,加重呼吸道疾病,因此治療過程中主張中醫辨證治療。中醫認為各階段患者病情及表現均不相同,早期患者多表現為外感癥狀,中期多表現為內感癥狀,后期則會影響到患者肺和腎,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對觀察患者舌苔、脈搏、氣息等將患者病情分為風寒襲肺型、燥熱型、風熱犯肺型、痰濕型、痰熱型、脾腎陽虛型六種,在藥方選用中,多采取止咳平喘、養肺止咳、清宜燥熱等藥材,治標治本,同時結合良好生活習慣調養,禁煙酒、濃茶,飲食保持清淡,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措施發現,采取西醫治療患者不良反應多,且療效差,而中醫內科治療患者不良反應明顯減少,其治療總體有效率達到92%,由此進一步體現出中醫內科治療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對慢性支氣管炎給予中醫內科辨證治療可進一步保證患者遠期療效的良好,能穩定遏制并發癥的出現,并且可利于降低患者后期的復發危險,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推廣中醫內科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肺病分會.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中醫診療指南(2015版)[J].中醫雜志,2016,57(9):806-810.
[2]劉愛萍.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4):83-84.
[3]淦克職.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63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8):90-92.
[4]曹瑞勤.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33(9):109-110.
[5]劉云松.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8):781-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