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姣姣
摘 要: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精美紋樣。中國傳統紋樣是無數勞動人民經過創造和傳承遺留下來的優秀產物,發展至今,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同時擁有著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幾何紋樣、動物紋樣、花鳥昆蟲紋樣、吉祥紋樣、人物紋樣、器物紋樣等廣泛的被應用于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設計里。在設計領域快速前進的同時,視覺傳達設計也經歷著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如何將優秀的傳統紋樣與視覺傳達設計相互融會貫通結合發展,成為眾多設計者優先考慮的問題。本文主要致力于尋找中國傳統紋樣的特色與內涵,將其廣泛而深入的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關鍵詞:傳統紋樣;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應用
一、中國傳統紋樣的發展歷史
中國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以人物動物植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文字、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諺語等為題材,運用諧音寓意象征會意吉祥用語等不同手法來繪制成圖像,表現人們美好的希望和愿景。它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及情感表達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圖形和吉祥含義通過一定美的形式的結合。中國傳統紋樣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凝固的藝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生活條件艱苦枯燥,生產能力弱,對于自然和社會的認知不夠深入。因此那個時期的人們把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可視對象表現在陶器上面或者刻畫在山巖上面,形成了新石器時代莊重大方、自然協調的傳統紋樣。在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中,多出現一些裝飾魚紋、人面魚紋、鹿紋、羊紋、渦旋紋等比較原始和簡樸的紋樣。雖然造型簡單但出現在一些彩陶、黑陶等一些陶器上時總會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那時的紋樣代表了當時的風俗和人類最質樸的情感。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逐漸代替了陶器,是青銅器鼎盛繁榮的時期。因此,夏商周時期的傳統紋樣主要體現在青銅器上面。商周青銅器藝術是繼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之后美術史上出現的第二個高潮,這一時期的裝飾紋樣不再是新石器時代那種簡單、質樸的風格,而是更多的傾向于一些宗教性質和神話色彩。較為常見的是動物紋樣和幾何紋樣。那個時期的人類通過自己的幻想結合當下的自然世界產生了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紋樣。具有典型代表的有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動物紋樣和方格紋、雷紋、云紋、旋渦紋等幾何紋樣。從那個時期的紋樣上可以反映出當時人類對于宗教和圖騰的崇拜和信仰。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逐漸瓦解,人文思想活躍,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社會思想的進步帶領著手工業和經濟的發展,這個時期的裝飾紋樣不再如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樣那樣具有神秘性質和宗教色彩,不再肅穆威嚴。更多的是對于人類生活的自然場景的描寫,反映了當時人類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于生活的熱愛。
秦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使傳統紋樣不再局限于青銅器和建筑上面,而是被廣泛地運用。裝飾紋樣也包括更多人們生活的場景,其造型、布局、制作都是相較于從前更加出彩的,最著名的莫過于云氣紋。紋樣內涵也更多的體現秦漢時期渾厚大氣的風格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常有戰爭動亂,古印度、中亞的雕刻技術、繪畫風格、建筑藝術傳入我國,使得我國的石窟、佛像、壁畫、建筑、雕塑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紋樣具有特色的有飛天仙女、祥禽瑞獸和以蓮花紋、忍冬紋為代表的植物紋。
唐代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鼎盛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思想解放,生活安逸富足,更有西方文化不斷流入。各種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穿插組合,飛鳥走獸、花草樹木,新鮮的裝飾紋樣層出不窮。其紋樣特點向著自然、舒展、活潑的方向發展。反映了唐代的繁榮富貴和艷麗多彩的藝術風格。
宋元時期,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建筑、陶瓷、刺繡、織物、漆器上多用一些清新淡雅的裝飾紋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更是讓當時的傳統紋樣出現了一種中西合璧的趨勢。紋樣更多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義,表達著古代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如意的美麗愿景。
明清時期,封建制度逐漸瓦解,資本主義經濟露出萌芽。吉祥紋樣被廣泛的應用,風格多樣、造型豐富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這一時期的傳統紋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和繼續傳承。
二、傳統紋樣與視覺傳達設計的關系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日益更新,逐漸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里。中國傳統紋樣本就深受眾人喜愛,如今更是以眾多新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視覺傳達設計就是其中一個載體。視覺傳達設計是指依據特定的設計目的,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并通過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創作,是將可視化信息傳達給受眾并對受眾產生影響的過程。視覺傳達設計是在平面設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如今更多的是依附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平面設計,而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并傳達給觀眾的設計,體現著設計的時代特征、圖形設計和豐富的內涵,其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能源的出現和產品材料的開發應用而不斷擴大,并與其他領域相互交叉,逐漸形成一個與其他視覺媒介關聯并相互協作的設計新領域。其內容包括:印刷設計、書籍設計、展示設計、影像設計、視覺環境設計、(即公共生活空間的標志及公共環境的色彩設計)等。
新媒體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給予了許多含義與期待。例如:大家期待全新的產品時,經常是對產品懷有各式各樣的幻想,然而,此種幻想也是新媒體條件下,對視覺傳達設計所提出的詳細要求。此類,根據發展素來看,視覺傳達設計和新素材的應用、創新分不開,在新媒體環境下,經過會出現各種思維和邏輯關系,以上內容不僅會刺激到設計者的神經,還會創造出更完美的設計作品,這也將會促進產業積極發展。
怎樣將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傳統紋樣與視覺傳達設計更好的結合,成為現在大多數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個載體,更好的將傳統紋樣展示在大眾的視野里,并且對世界各地進行傳播與交流。而傳統紋樣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被融入到視覺傳達設計里,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使之成為優秀的設計。二者相輔相成,融會貫通。就如同古代的天方地圓學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銀行的標志是由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設計,采用了中國古錢與“中”字為基本形,古錢圖形是圓與形的框線設計,中間方孔,上下加垂直線,成為“中”字形狀,寓意天方地圓,經濟為本,給人的感覺是簡潔、穩重、易識別,寓意深刻,頗具中國風格。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傳統文化的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使得傳統紋樣有著極為豐厚的生存土壤,它獨到的藝術品味、文化修養無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越來越強盛,中國對外的交流也日漸頻繁,許多西方設計思想影響著我國的設計發展方向,在視覺傳達設計方面,許多行業過度的搬用西方文化和西方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自己的個性,缺少了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也缺少了傳統設計工藝里所蘊含的民族的精神。而我們作為新時代設計的新興希望,更應該深入學習中國傳統紋樣知識,將其蘊含的傳統民族精神融入視覺傳達設計的技術應用之中。
三、傳統紋樣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新意義
我們應該用發展的、思辨的眼光去看待傳統紋樣,對傳統紋樣寓意進行縱貫古今的梳理。傳統紋樣經過歷史長河的打磨,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因為它所承載的精神文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時其所表現出的東方審美特質基于相對穩定的傳統的民族心理的沉淀累積。因此,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將傳統紋樣進行創新,取其精華、棄其糟泊。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欣賞傳統紋樣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將其吉祥意義和中國內在文化發揚光大,通過現代人的新思想新語言用一種新的方式將其呈現。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忘記的其最本質的意義。而視覺傳達設計的從業者也要擔負起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紋樣的重任。要真正的抓住其核心內涵,自然的將傳統文化與設計訴求完美的結合到一起。
我們需要站在傳統紋樣的角度去看待設計的發展,關注新媒體時代下大眾的興趣點,將傳統單一的紋樣形式加以改變與整和,融入設計師獨有的眼光與思維,將其更好的應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設計的同時,不僅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要時刻留意外國的優秀設計和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同時關注當下的流行趨勢和全球時尚,以發展的眼光和學習的心態去看待它們。在傳統紋樣的價值導向上,我們要知道傳承的本體,優化的方向,將我國的本土文化作為一種最強的設計語言向全世界傳播,擺脫固步自封的形式,在文化的浪潮中不斷前進,使中國傳統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其中之一走上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傳統文化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融合與發展[J].楊曄.鮑詩佳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5)
[2]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與發展分析[J].蔣孟嬌 李歆.《傳播力研究》 2019(4)
[3]傳統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J].毛可利 李曄《品牌研究》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