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鑫 廖中華
摘要:新階段,我國建筑事業發展日新月異,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全面實施增值稅,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立足于實際情況,開展適當的稅收籌劃工作,使企業能夠適應相關政策。基于新形勢背景下,利用適當地解決措施,降低企業的稅負。針對于建筑企業的特殊性,財務人員要把握營改增稅收政策的重點,合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而為建筑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目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
當前我國稅收體制中將增值稅與營業稅均視為流轉稅,增值稅主要是以增值額為計算依據所征收的稅務;營業稅主要是對單位和個人營業收入所征收的稅務。相比于營業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營改增的應用能夠有效避免出現重復征稅等問題,使營業稅無法抵扣和退稅等弊端得到解決,減輕企業稅負壓力。另外,營改增的應用還能夠實現對市場經濟交易方面價格體系的優化,將價內稅轉變為價外稅,實現對增值稅進項與銷項之間的有效抵扣,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等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1營改增下建筑企業納稅籌劃措施
1.1合理選擇增值納稅人的身份
企業應該在準增值稅納稅人中的身份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運行規模有很多種形式,一部分是運行規模度高的上市企業,具有很強的經營基礎,而另一部分是經濟基礎有限或者微型企業,欠缺經營實力。在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占有的份額比例越大,但是由于我國現有的小微型公司數量多,造成其在經濟體系中也有很高的份額。因為企業所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也已經發展成了不同的規模,所以企業可以根據公司發展的狀況,選擇最貼切的稅務身份。不同種類增值稅的擴充,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由于基本稅率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會依據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多樣性,從而依據實際的情況給予相應的稅收福利。正是因為稅收政策的干預,納稅人會對不同的身份進行選擇,所以造成增值稅中的成本投入也會有所差異。
1.2科學選擇計稅方法,提升納稅統籌的力度
因為營改增推行之后,一些企業實現二檔稅率,以現代服務和交通行業為主。這些企業就轉化為一般類型的納稅人,在開具專用發票的過程中可以有兩條道路選擇,第一種稅率是11%,第二種稅率是6%;而普通發票的稅率則是6%。此外如果企業轉成為小規模的納稅人時,其發票則適用3%和5%的征收率。因為小規模的納稅人不擁有專用發票的開具資格,所以在稅法選擇的過程中主要是實施簡易計稅。但是他們也體現出一些優勢:第一,因為這些增值稅可以折合到產品成本中,所以可以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銷售貨物不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就不用承擔對方銷項稅額從而銷售價格可控;第二,這些納稅人不能開具市場中的專用發票,但是可以降低實際銷售價格,增強其競爭力。企業將自己轉化為一般類型的納稅人就會增加會計成本,而不具有開具專用發票的能力,又會影響企業最終銷售額。
1.3規范化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
目前,基于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務必要明確梳理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重要性。建筑企業還可以將部分業務與進行外包,逐步展開合理化的稅務籌劃工作,還能夠促進稅費的轉移。在建筑企業的實際運營過程中,要設置相應的會計崗位,在內部建立崗位不相容機制,優化賬務處理的程序,針對于重要的稅務管理崗位不能由同一名員工進行擔任。在會計人員上崗之前,建筑企業都要開展業務培訓工作,不僅能夠改善核算流程,還能夠有效提高業務能力。另外,在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務必要保證計劃的可行性,對國家頒布的稅收政策進行合理的利用,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能夠及時洞察。利用多元化的籌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稅收籌劃方案的合理性,為建筑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1.4利用稅收優惠
一些企業可以適當的運用稅收優惠等一系列的政策,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對納稅進行調整。企業可以簡易征收,可以以清包的方式提供服務,不進行對于原材料的購買,僅僅是作為輔助的決策,對人工的費用進行收取。還可以相應的提供企業服務,讓發包方購買設備和材料。另外一部分企業還可以針對自身特點為工程項目提供服務,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有關的稅收優惠,依據國家相關的免增值稅的有關規定進行海外市場的發展,積極投入到第三國家的支援建設中,便可以享受跨境免稅的相關國家政策。
1.5強化增值稅發票管理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務必要將增值稅的發票管理作為基礎目標,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結合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發票的保管工作。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加強財務人員對稅務知識的學習。在實際的施工過程,針對于采購等各個環節產生票據,要進行統一的管理。就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增值稅發票管理是開展納稅申報工作的前提。企業只有完善增值稅發票管理工作,才能夠開展合理的稅收籌劃。由于建筑行業的經營特殊性,在各個節點都會產生增值稅發票。因此,在企業內部開展分類管理十分重要,不僅要對票據與數額進行分類,還要將建筑企業的納稅狀態直觀的反映出來,進而為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提供相應的依據。
2營改增下建筑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措施
2.1樹立稅務風險意識,合法納稅籌劃
建筑企業必須正視稅務籌劃風險的客觀存在,樹立風險意識,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合法籌劃。加強企業內部基礎財務管理來確保涉稅資料的完整無缺以降低企業稅務風險。在制定稅務籌劃方案時,考慮到方案收益和風險的不確定性,籌劃時應綜合各種可以預見的因素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涉稅風險。
2.2增強稅法遵從意識,加強稅務管理
建筑企業要增強稅法遵從意識,切忌存在僥幸心理,嚴格發票管理,準確計算稅額,及時、準確申報、按時繳稅;加強稅務管理及業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及時掌握最新稅改政策,夯實管理基礎;注重加強與稅收管理部門的協調溝通,對政策難以把握的重大或特殊事項及時請求業務指導,注重重大事項涉稅風險管控。
3結語
隨著營改增后增值稅改革政策的不斷出臺,給予建筑企業更多納稅籌劃空間。建筑企業應通過不斷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實施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納稅籌劃,有效識別和防范涉稅風險,才能最大化降低企業稅負,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秀貞.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納稅籌劃與風險管理[J].財會學習,2019,215(06):141-142.
[2]魏建華.探究營改增背景下稅收籌劃和稅務風險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9).
[3]趙颯.營改增后建筑業的稅務風險及納稅籌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v.17(11):215-216.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