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崇軍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新能源汽車線產品結構設計,材料選擇、編織工藝研究找出最佳產品結構設計,材料特性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編織工藝對材料的影響,生產速度對產品表觀質量影響,來提升產品安全可靠性。該產品具有運行溫度高,載流量大,抗過載能力強的特點,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線車內高壓電池、電機、電控等部件的連接,不僅保障了新能源汽車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同時滿足新能源汽車對環保的要求,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建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汽車;高壓連接線;反射系數
1 ?引言
新能源汽車線具有一般燃料道路車輛共有的要求,如溶劑性能優越、電性能優良、優良的耐高溫、耐低溫性能、機械性能、耐熱性能,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線專用電纜要求及高的荷載電流能力等特性。
目前市場所用新能源汽車連接高壓系統連接電纜主要為耐溫125℃輻照交聯聚烯烴材料和耐溫175℃硅橡膠材料為主,然而市場反饋耐溫125℃電纜產品出現過開裂現象,耐溫175℃硅橡膠材料產品耐油性能不良,不適合應用混合動力車型,因此針對混合動力車型,由于發動機在車廂內部溫度會過高,耐高溫125℃電纜耐溫等級過低,而耐高溫175℃電纜耐油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嚴重影響了汽車的安全性。
因此我們開發介于125℃和175℃之間的汽車高壓連接線,以滿足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連接市場需求。
2 ?新能源汽車車內高壓線的開發
石油日益減少、空氣質量不斷惡化,就是因為普遍使用的燃油汽車日益增多而導致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行駛在城市道路中,燃燒效率很低導致油料污染空氣更為嚴重。為此,發展電驅動、或其他環保燃料的能源驅動的車輛,就變得重中之重。而已經出現的新能源汽車是依靠純電力驅動的,對城市空氣污染幾乎為零,且具有很小的噪音,即便是動力混合型汽車,可切換電力驅動應用在城市道路中,對于空氣污染及環境破壞的也大大降低,而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必定是新能源汽車,也是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列入到“十二五”[1]規劃中。
2.1 ?產品結構設計研究
2.1.1導體結構設計
用于連接三電系統的新能源汽車用電纜,導體設計時采用軟結構導體,以保證產品柔性,包括設計導體材質、電阻和導體單絲根數。此為,導電傳輸增加很多,導體的直流電阻更優越,20℃導體直流電阻滿足標準要求[1]。
2.1.2絕緣結構設計
新能源汽車用連接軟電纜的絕緣設計,采用了熱固性的輻照交聯聚烯烴絕緣,提升耐溫等級并保證電纜滿足150℃耐溫等級,載流量大大提升,并且產品耐磨性大大提升,不會出現長時間運行而導致電纜產生開裂等,可靠性大大提升。
此外采用的輻照交聯聚烯烴材料中,加入特殊橡膠粉末,使之混合成為復合材料,改善了電纜柔軟性和機械能,電纜材料的體積電阻率達到了1.0*1015Ω·mm,邵氏硬度78A,同時專用的車輛線纜用輻照交聯聚烯烴材料,也保證車輛的標準要求性能指標耐刮磨、高溫壓力、150℃3000h長期老化等性能,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性能。
2.1.3 屏蔽層設計
屏蔽層采用鍍錫銅絲編織+鋁塑復合帶的復合屏蔽,其中鍍錫銅絲編織密度≥85%,編織角度≤35°,這種結構設計大大提升屏蔽效果,即可屏蔽電纜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波,又能屏蔽其他電磁波以免影響電纜運行。
2.3.4 電纜外護套結構設計
電纜護套同樣采用輻照交聯聚烯烴材料,并且其電氣性能、機械性能大大提升。
2.3.5 電纜輻照加工
采用大功率輻照加速器輻照,一次輻照,電荷殘留在絕緣、護套層較少,以免造成對材料的二次損傷,輻照工藝參數是通過輻照小樣并保留一定時間,確保空間電荷完全消失后來確定,確保產品輻照后性能穩定。
通過該產品的結構設計,能夠保證產品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及電氣性能。
2.2 導體結構對直流電阻的影響
為了提升產品柔軟性,我們設計導體結構采用6類導體結構,同時絞合方式采用束絞+復絞同向絞合方式,即束絲采用左向絞合,復絞同樣采用左向絞合的方式,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導體柔軟性,同時采用6類導體也大大增加了導體的柔軟性,導體絞合結構。
2.3 編織密度及編織角度對屏蔽效率的影響
屏蔽采用鍍錫銅絲編織+鋁塑復合帶雙層屏蔽的屏蔽方式,鍍錫銅絲編織密度采用≧85%,編織角度小于35°,鋁塑復合帶采用鋁面與鍍錫銅絲接觸的方式增加屏蔽效果,通過驗證屏蔽的轉移阻抗與鍍錫銅絲的編織密度及編織角度有關,其中編織
密度越大,編織角度越小,其轉移阻抗越小,屏蔽效果越好,因此后續生產可根據要求,適當的增加編織密度及減小編織角度來增加屏蔽性能,同時經過驗證鋁塑復合帶的厚度對屏蔽效能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效果不明顯,為了增加電纜的柔軟度采用0.05mm厚的鋁塑復合帶進行屏蔽[2]。
2.4 ?最佳生產速率的研究
為使產品表面優良,應選用適宜的生產速率,我們通過與已檢測樣品比對產品表面質量,來調節生產速率,生產速率過大,會使導線表面存在毛糙現象;生產速率過小,電纜表面優良但是影響生產速度,生成效率過低,甚至產生材料膠燒現象。通過驗證,我們確定生產速率為10~12m/min。
3 ?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新能源汽車線產品結構設計,材料選擇、編織工藝研究找出最佳產品結構設計,材料特性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編織工藝對材料的影響,生產速度對產品表觀質量影響,來提升產品安全可靠性。該產品具有運行溫度高,載流量大,抗過載能力強的特點,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線車內高壓電池、電機、電控等部件的連接,不僅保障了新能源汽車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同時滿足新能源汽車對環保的要求,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建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GB/T3956-2008,電纜的導體 [S].
[2]余振飛,肖繼東,沈丹鳳.新能源汽車電纜的電磁兼容性研究[J].電線電纜, 2018,1:5-9.
(作者單位:遠東電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