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重要指示在多個層面對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和要求,為了踐行這一理念,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活潑、具有個性化和充滿主動性的過程。要達到新課標的目標,數學教師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分享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育新思維、接受新知識、開啟新思想,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科素養。
【關鍵詞】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結合
隨著時代的進步,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從注重知識的培養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向轉變。教師要及時更新思想,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讓數學課堂擺脫過去僵化、枯燥的模式,讓研究和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大膽啟用多種數學活動,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讓小學數學課堂再次煥發新生機,下面就從教學實踐出發,探尋數學活動如何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結合,提升數學課堂效率。
一、開展小學數學活動的重要性
(一)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更好指導實踐
在小學數學課程內容中,實踐與綜合應用一直是重要領域。新課標也指出,綜合實踐應用可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過自主探究與交流,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升數學應用能力和利用數學指導實踐的能力。數學看似高深玄妙,其實數學的原則是源于現實,還原現實,應用于現實。小學數學教學要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社會現實出發,讓數學擺脫艱深的外衣,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從而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地尋求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數學思維方式,進而更好地認識社會,觀察世界。
(二)數學實踐活動是啟發創造性的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比起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數學學科內的實踐,雖然讓數學知識脫離了書本和課堂,但是在還原生活的過程中,數學實踐活動絕不僅局限于學習新知識,還是引導學生在現有數學知識的幫助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對數學知識進行運用、檢驗和發現。而這正是又一次的學習過程,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發揮自主性,進行自主觀察、自主思考、自主實驗,在體驗過程中,不停得出新結論、新知識。
數學實踐活動不僅不能脫離數學知識孤立存在,更要通過數學實踐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對實踐活動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讓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于課堂知識,通過有目的地組織實踐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解決教學難點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三)數學活動是數學價值的體現
適當地開展課外活動實踐,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課本知識的創造性應用。數學活動打破了數學課堂的空間限制,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世界,通過實地探訪、搜集信息、參觀問詢等手段,掌握更多課本上沒有提到的知識。這些知識反過來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數學的價值在于回到生活,指導實踐,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才能發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是如此緊密,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世界。
二、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策略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合作,建立高效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必須是一種研究型學習,以區別于傳統數學課堂中學生被動接受的角色,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幫助打造更加開放式、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實踐操作中、互動合作中、情感交融中去認識數學,使用數學,從而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在互助合作式實踐活動中,小組內要有明確分工,防止出現互相推諉、散漫低效的情況,建立起高效的互助學習過程。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意識,通過共同思考、積極交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擺脫單兵作戰的模式,有效地融入集體,積極探討,勇于表達,在合作中不斷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二)啟用多元化評價體系,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傳統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比較單一,僅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分數為基準,這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是行不通的。教師要積極革新評價體系,摸索全新標準,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綜合評定的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更加客觀地給出見解和意見,更有助于得出在活動中的體驗與教訓,而這種評價體系也讓學生享受到健康、民主氛圍的熏陶和教育。
(三)鼓勵學生多渠道解決問題,注重個性發展
數學最大的魅力在于,雖然結果只有一個,但是得到結果的方法卻往往不止一個。使用不同的思路、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多保護和鼓勵學生新奇的想法,更要給學生試錯的機會,絕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嘗試與創新,在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探尋多渠道解決問題的勇氣,促進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大膽探索,小心求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的課堂情境。對同一個問題,啟發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通過指導,幫助學生進入全新的思維路徑。這樣一來,教師就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引路者,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活動中得到落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數學活動中突出實踐,加強感悟,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新課改把小學生數學實踐活動擺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充分提供進行數學實踐的機會。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突出實踐,激發學生感悟,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圖形面積與體積的知識時,教師要主動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實踐,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下水道通常做成圓柱形而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帶領學生前往環衛設計部門或工程施工現場進行考察.讓學生通過現場觀察、問詢和測量,計算出圓柱形涵洞的體積和表面積,并針對結算結果開展小組交流。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通過發散式思維,大膽假設,實地探查,探索和比較不同事物的關系和區別,在實踐中得到知識,得到印證。通過循環往復的實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提高,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三、結語
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新課改也是現代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數學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綜合發展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指導價值,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創造性地開發和組織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認識世界。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并讓實踐活動對數學學習進行促進。只有這樣,數學實踐活動才能與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有效結合,真正成為教育理念和學生發展進行有效轉化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方紅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J].基礎教育論壇,2019(21).
[2]吳永才.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活動的探究[J].數碼設計(上),2019(11).
[3]張敏.數學活動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淺談小學數學活動有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28).
[4]曾思勇.數學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38).
[5]李鵬超.淺談如何創建小學數學活動化課堂[J].神州,2019(28).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