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華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015-01 ?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從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和性狀的影響下手,對在玉米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實踐基礎上進行廣泛探討和研究,以期為農業生產實踐活動、玉米種植育種領域的理論研究提供實踐經驗和數據支撐。
關鍵詞:玉米;種植密度;產量;性狀;影響
針對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分析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產量、株高、莖粗和穗高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丹玉86的最大產量為6萬株/hm2,而丹3363的產量最高為7.5萬株/hm2,玉米的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相對較大。隨著國內重點品種的推廣,耐重品種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受到重視,選擇的種植密度也不同。
1 ? 試驗材料與方法
選擇測試區域,每個區域種植3排,長度為4 m,行間距為63 cm,分析統計不同種植密度下莖直徑和穗高的特征。在玉米乳熟期,研究玉米葉的數量并記錄莖直徑、株高和穗高。在整個區域收獲后需晾干再稱重。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產量的情況
產量最低的種植密度為2.5萬株/hm2,與種植密度的關系較大,但比8.25萬株/hm2的產量高出20%,差異較為明顯。種植密度5萬株/hm2比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的產量高出26%。
2.2 ? 不同密度下玉米種植性狀情況
相關試驗表明,不同玉米品種的莖直徑、穗高與種植密度無明顯差異。如果品種不同,則條帶的寬度存在明顯差異,玉米性狀沒有明顯差異。因此,可以說種植密度、空莖率和倒伏率存在明顯差異[1]。
2.2.1 ? 葉片寬度和面積
如果種植密度不同,丹玉86的葉片寬度和面積大于丹3363。如果種植密度為6萬株/hm2的情況下,玉米稈的寬度可以達到最大值,并且可以實現6∶1的比率。7.5萬株/hm2和8.25萬株/hm2的稈葉寬有顯著差異,密度與7.5萬株/hm2相比,棒的葉寬也很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條帶葉片的寬度減小。玉米種植密度玉米2.5萬株/hm2和種植密度為6.5萬株/hm2棒的寬沒有顯著差異。對于種植密度2.5萬株/hm2的玉米條葉寬,種植密度為5.25萬株/hm2的條葉要窄。
2.2.2 ? 空莖率和倒伏率
一般情況下,丹玉86和丹3363品種的空稈率會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時,空莖率的密度低于2.5萬株/hm2,差異率降低約80%,有2.5萬~7萬的明顯差異。在5萬株/hm2的情況下,玉米很少出現倒伏。在2.5萬株/hm2的情況下,倒伏率為2.5%。丹3363在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倒伏, 相關理論和實踐證明,不同玉米品種的適宜種植密度不同。同時,建立合理的種植密度[2]。丹玉86的種植密度為6萬株/hm2產量最高,丹3363的種植密度為5萬株/hm2的情況下產量最高。
3 ? 總結
玉米和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玉米加工已經應用于許多領域。因此,提高玉米種植的效率和品質對于提高我國的玉米產量和品質尤為重要。在育種和基因手段無法為一般生產勞動者所靈活應用的前提下,玉米的密集種植和產量之間的關系應該更需要被重視。作為最容易在實踐中操作的玉米增產手段,密集種植和產量性狀之間的關系,以及種植密度會對玉米植株造成的影響應該是在農業試驗和農業生產實踐中最需要關注的現實問題[3-5]。相關工作人員要對農業生產不斷研究和探索,不斷地提升農業生產力,從而提高我國玉米的質量和產量,促進農業經濟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 1 ] 王艷華.玉米品種東農257密度試驗總結[J].農民致富之友,2016(8):145.
[ 2 ] 陳光榮.玉米栽培中密度與施肥的重要性[J].現代園藝,2016(4):45-46.
[ 3 ] 周旭梅,高旭東,何晶.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 河北農業科學, 2011,15(10):34-38.
[ 4 ] 楊艷,冷遠康. 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主要農性狀及其與產量的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6):1647-1649.
[ 5 ] 沈杰. 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J]. 農業與技術,2017,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