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圓圓
摘要:經常參加足球運動的學生在進行適應能力測試時,普遍適應能力得分比較高,那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彈性,能輕松面對各種多變的環境。心理彈性是個體從消極經歷中恢復過來,并且靈活地適應外界多變環境的能力。彈性越大,表明個體對外界環境的調控能力愈強,適應水平愈高。我們都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具有充分的彈性,具有一點“萊卡”精神,萊卡具有彈性,它的伸展度可以達到100%,非常輕松地拉伸,直到它原本長度的5倍,松開后又能馬上恢復原樣。學生在足球運動中更易擁有“萊卡”心理品質,讓身體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心理更陽光、適應能力更強。
關鍵詞:足球運動;壓力;心理彈性;健康前行
適應與心理成長是小學生心理的兩大主題,我國心理學教授江光榮將適應定義為個人不斷調整身心,在現實生活中維持一種良好有效的生存狀態的過程,小學階段是為一生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在不斷適應過程中向前發展;也許在成人的眼中,兒童天真爛漫,除了學習沒有什么壓力,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少年不知愁滋味,事實上,小學生所承受人心理壓力不比成人少,呈現的心理危機也不亞于成人,如小學階段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厭學、考試焦慮、學習疲勞、人際相處與交往問題,情緒問題等;由于調控能力較弱和缺乏應激經驗,小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的負性影響更為明顯,不僅干擾正常的學習,而且將導致情緒和壓力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心理危機、精神崩潰;另外,小學生遇到壓力又無法應對,也將影響今后其人格的正常發展。筆者通過調查、談話、觀察、問卷等方法,得出通過一定適度的足球運動,能更有助于孩子心理更具彈性,能讓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調節自身的情緒情感來對抗、化解各種壓力,能運用更富有建設性的應對方式來面對壓力。
一、足球運動,敢于直面壓力
通過觀察、測評、問卷、比較;發現足球運動能增強孩子的意志,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心態,克服怯懦、悲觀、抑郁、等消極否定的情緒,能直面學習和生活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形成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進取精神,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面對各種變化的環境,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就學生的測試報告來說,隨機抽取了班級足球隊員與校足球隊員——徐錦然、李瑞祥、伍子默、趙晨旭、王銘賾、吳楊子運、鄧惟楚等學生參與焦慮自評量表(SAS)、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FC)、自信心、中小學生適應能力測驗,發現這些經常參加足球訓練的個別雖有些有輕度交往焦慮,會在陌生場合或重要場合會表現出不安和焦慮;但社會適應性較強,對于生活中大部分條件變化,都能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較快的調整自身來適應新的環境因素,大部分時間能保持較為輕松愉悅的心境,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以及從環境中獲得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能夠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習及所從事的活動當中,能夠保持較好的身心健康狀態,所以這類人他的人格發展不容易出現障礙。瑞伯曾經研究青少年面對生活壓力時,若使用積極的應對策略,可以使身心癥狀減輕百分之10--21,反之,采用消極的發泄情緒方式,如逃避問題、責備別人等,不僅不會減輕生活壓力,反而更加重身心癥狀的發生。而經常參加足球訓練與比賽的學生從測評結果來看,更多選擇前者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二、足球運動,幫助化解壓力。
心理學家張春興對壓力的定義是:壓力是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的刺激,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當我們遭遇挫折時,如不公平競爭中落選、沒考好、遭遇同學的冷落等;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重大變化時,如親人亡故、生病、第一次離家等;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
在對131班進行調查時,經常參加足球訓練與比賽的金莉莉、王燁、石蘊玉、姚睿等,他們在面對情緒壓力方面的問題時,如父母批評自己時、沒考好時、與朋友鬧矛盾時、感到疑惑時、焦慮時……他們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以及從環境當中獲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來解決問題。如重新評估所遇到的壓力,找出那些影響判斷的不合理信念,通過積極的比較、幽默的方式化解壓力,或通過宣泄、轉移注意力、放松等方式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或是逃避問題。當然,經常參加足球訓練的學生,他們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這是能化解壓力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之一。
足球運動,能讓人變得自信,這是不爭的事實。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理想。”自信心是能較好適應各種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是推動人進行活動時的一種強大動力,也是人們完成活動的有力保證,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它能鼓舞人們去克服困難,不斷進步,幫助人化解壓力。
三、足球運動,心理更富彈性
踢足球是高體能、高智慧的運動。讓孩子堅持踢球,不僅能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與感情上的愉快,激發他們鍛煉身體的愿望之外,對她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經常踢球的孩子情緒智慧高,能夠把挫折當做學習的機會,知道失敗是邁向成功的準備、并能夠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壓力。他們不會面對壓力只知道獨自緊張、沮喪;他們更清楚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解決。經常參加足球訓練的孩子,更富心理彈性,懂得巧妙化解壓力。踢球的孩子們,隨著時間的沉淀,有了更清晰的輪廓和更強大的標簽,球場上,他們堅持自己的主張,同時也會側耳傾聽他人的意見,他們在比賽中磨練出了強大的內心,不到賽場終場哨響絕不輕言放棄,不去責怪失誤的隊友,因為他們覺得得分是所有人的功勞,失分是所有人的責任,不懼失敗,勇于挑戰,內心溫暖,懂得感恩,也有著難以擊垮的信心與號召力,他們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更容易取得成功。
踢足球也是益智的運動。足球運動不光是拼體力,還需要戰術和心理的配合,足球運動的連貫性極強,集體配合嚴密,而足球場上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場地、球員每一個技術動作,每一次帶球跑位傳球射門接應等等,正因如此,更需要足球運動員冷靜清晰的判斷,以及時刻觀察的習慣,在繁雜的不確定因素面前,鍛煉的是孩子全面的素質,尤其是智力頭腦,同時在奔跑中可以發泄孩子的情緒,所以說踢足球的孩子一般更開朗,更陽光。足球能更大限度的去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讓他們心理更富彈性,這讓孩子終身受益無窮。
武雪松曾說過:為什么青少年要從事體育運動?除了完整人格的塑造,強身健體以外,其實體育運動,尤其是足球,其實是對未來人生很好的模擬,就是你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取得成功,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在一個集體里面找到位置。讓孩子參加足球訓練吧,這可以對他們整個身體健康、健全人格、意志品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他們通過踢球能學會忍耐、學會堅韌、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謙虛……這無不讓學生的適應力變得更強,面對各種多變的環境,更能輕松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