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繼華 邢嘉翌 王佳 趙俊梅

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接診的70例健康體檢者,全部受檢者均行血常規檢驗,根據不同采血方法將其分為靜脈組(經肘靜脈采血)和末梢組(經無名指采血)各35例,分析兩組的檢查結果。結果:靜脈組受檢者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壓積(Hct)、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計數(RBC)高于末梢組(P<0.05),兩組的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靜脈采血穩定性更佳。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末梢采血;靜脈采血
血液經循環系統與人體各項組織器官緊密連接,直接參與了機體的防御、呼吸、調節體液滲透壓、運輸、酸堿平衡等生理活動,在維持內環境穩定和正常新陳代謝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臨床中血常規檢驗可為醫師臨床診療多種疾病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促使患者及早就醫、對癥治療,因此有必要排除采血方法對檢驗結果的干擾[2]。為了提高血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就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應用價值展開了下述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診的健康體檢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行血常規檢驗;②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②嚴重凝血功能障礙;③臨床資料缺失。根據不同采血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經無名指采血者歸入末梢組(n=35),經肘靜脈采血者歸入靜脈組(n=35)。末梢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18~68,平均(35.32±2.54)歲。靜脈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0~70歲,平均(35.12±2.39)歲。全部受檢者均獲知情權,組間基線數據對比均衡性良好。
1.2儀器和材料
邁瑞BC539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美國Becakman Microfuge 20 血液離心機;日本OLYMPUS 倒置顯微鏡;美國Forma恒溫CO2培養箱;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提供的配套試劑。
1.3方法
全部參與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采血10ml,其中末梢組經無名指采血,靜脈組經肘靜脈采血,抗凝處理后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相關參數,測定的血常規指標包括紅細胞壓積(Hct)(正常參考值:36~50%)、血紅蛋白(Hb)(正常參考值:110~160g/L)、紅細胞平均體積(MCV)(正常參考值:80~94fL)、紅細胞計數(RBC)(正常參考值:3.5~5.5×1012/L)、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參考值:4~10×109/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正常參考值:24~32pg)、血小板計數(PLT)(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3.0處理70例健康體檢者的臨床數據,以t檢驗WBC、HGB、RBC等數值變量資料(x±s),P小于0.05,提示有差異。
2結果
靜脈組Hb、MCV、Hct、WBC、PLT、RBC高于末梢組(P<0.05),兩組的MCH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檢驗工作正朝著快速、超微量、準確、高度自動化的方向邁進,其中血常規檢驗作為實驗室檢驗的常用方法,其工作質量水平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轉歸,因此有必要排除采血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干擾。目前常用的采血方法包括末梢采血、靜脈采血、動脈采血,其中動脈采血多用于血氣分析,前兩者在血常規檢驗中應用廣泛。王嫻默等[3]研究后發現,靜脈采血患者的Hb、Hct、RBC、MCV、PLT高于末梢組,提示與末梢血常規檢驗結果相比,采用靜脈血常規檢驗結果的穩定性更高。經本文研究發現,靜脈組的PLT、Hct、RBC、MCV、WBC、Hb顯著高于末梢組,組間MCH數值對比未見顯著性差異,提示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初步分析可知,與末梢采血相比較,靜脈采血結果的穩定性更加可靠,這是因為末梢采血多經手指、耳垂等部位采集,容易受穿刺部位深淺、采血動作快慢、采血局部溫度高低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血細胞檢驗結果出現偏差,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靜脈采血耗時少,在臨床實踐中能夠有效改善溶血可能性,采集到的血標本穩定性更佳,能夠客觀反映受檢者的血液狀態,減少血標本本身對血細胞參數檢驗結果的干擾,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為醫師診療、評估患者病況提供有力參照。
綜上所述,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兩種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前者檢驗結果的穩定性更高,因此在血常規檢驗中首推靜脈采血方式。
參考文獻:
[1]王駒,蔡興權,蔡坤. 臨床血常規檢測誤差影響因素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220-221.
[2]李曉峰,常紅葉,齊力,等. 臨床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結果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6):1021-1022.
[3]王嫻默,肖林,李彥林. 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的結果影響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