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棟 張玥
【摘要】本文著眼于語塊理論,深入介紹了相關概念及分類,并結合大學生在英語翻譯實踐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提出基于該項理論的可行性解決方案;即通過語塊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翻譯本質,進而提高翻譯能力。
【關鍵詞】語塊;語塊教學;漢英翻譯;翻譯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hunk theor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chunk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unk and analyzing the mistak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make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chunks,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and thus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skill.
【Keywords】chunk; Chunk-based Teach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bility
【作者簡介】趙棟,張玥,山東中醫藥大學。
【基金項目】山東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團隊2019年度立項名單;項目編號:JG2019014;項目名稱:大學英語“語塊模式”教學改革團隊;項目負責人:張玥;項目所在部門:外國語學院。
引言
漢譯英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這之后該部分題型的難度持續加大,導致很多學生感覺應對起來頗為費力。這里面有語法結構不明確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卻是詞匯力不足。后者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在英語中匯集出和所需翻譯的漢語意思完全一致的說法。因此,“詞匯教學”越來越被廣大一線教師、語言和教學研究者所重視。詞匯教學里面,語塊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語塊理論
1.語塊理論介紹。語塊教學貫穿于語言教學的始終,對于語言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劉易斯(Lewis)在1997年系統地提出了語塊理論(the chunk theory):認為詞匯(lexis)是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法的關鍵原則是語言由語法化的詞匯(grammaticalized lexis),而非詞匯化的語法(lexicalized grammar)構成。語言正是由有意義的語塊組成,語塊相互組合便產生了連貫的語篇,只有少部分的口頭表達語句是完全嶄新的語言創造。因此,語言的記憶、儲存、輸出、作用并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語塊才是英語的基本語言單位。(Lewis, 1997)簡單點說,“語塊”就是成串的,以搭配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語、句子框架以及習語等形式出現的詞匯板塊,其中各單詞之間聯系密切,從幾個到十幾個,甚至直接組成一個句子;類似于我們漢語里的成語、歇后語。這些語言廣泛流傳,最后成為一種特殊用法。它的語法性使詞匯與語法學習融為一體,不但有利于語言的記憶、儲存和使用,而且有利于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將語塊作為整體進行學習,不僅了解到了與之相關的語法結構,而且對其所處的語境也有所涉及;這既節省了記憶與輸出的時間,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按語言規則臨時構造句子而出現的語法、詞匯搭配、語用等方面的錯誤。這些優勢使語塊成為語言學習的理想單位。
2.語塊分類。
Lewis將語塊分為4類:
(1)聚合詞(poly-words),由一個以上單詞組成的固定短語,如above all, at first等;(2)搭配詞(collocates),指詞項在長期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同現(co-occurrence)關系,即詞項間可以相互預示自己“搭檔”可能出現的結構。搭配分為詞匯搭配(lexical collocation,如firmly believe, truly regret)和語法搭配(grammatical collocation,如pay attention to, get used to等);(3)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如強調句句型It is sb./sth. … that …,以及其他句型,如It is true that…等;(4)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指用于語篇銜接的關聯詞,如first,second,third和last but not least。(Lewis, 1997)
可見,語塊既區別于習語,又不同于自由搭配;它是介于二者之間的半固定搭配。如果某個詞匯序列經常以同現的形式頻繁出現,在結構上相對穩定,在語用功能和意義上也有比較特定的范圍,最終就會當作約定俗成的語塊使用。因此,語塊既表意義又表結構,不存在某些語法現象屬于“語法(結構)”,另一些語法現象屬于“詞匯”的情況。學習者只要利用語塊就足以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聽懂或說出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句子。
二、英語翻譯實踐語塊錯誤使用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學生語塊方面的錯誤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搭配錯誤。學生使用某些詞,特別是動詞時,不知該如何搭配介詞或副詞。該原因即在于學生記憶生詞時沒有將生詞以語塊的形式記憶,導致漢譯英時只能按照中文意思逐字翻譯。
如:例1:由于學習時間減少,一些學生可能會落后。
學生翻譯:With less time to study, some students may fall back.參考譯文:With less time for their studies, some students may fall behind.“落后”應該翻譯成“fall behind”而不是表示“后退、回落”的“fall back”,“fall back”。
例2: 我們認為他不是公司的負擔,而是公司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學生翻譯:I believe he is not a liability but a great asset of our company. 參考譯文:I believe he is not a liability but rather a great asset to our company.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只背單詞而不把單詞放在語塊當中記憶,會導致句子的錯譯或產生中式英語。二是學生按照語塊對單詞進行記憶,卻不知道具體該如何應用。
如:例1:不但這本詞典屬于我,而且那些書也屬于我的。
學生譯文:Not only this dictionary but also those books are belonged to me.belong在搭配to表示“屬于”時,應該使用主動而不是被動。
例2:每個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學生譯文:Every student should be supposed to study hard.這句翻譯的問題在于be supposed to do和should的意思重復,直接翻譯成Every student is supposed to study hard即可。
例3:老師應該讓學生為將來畢業后的生活做好準備。學生譯文:Teacher should make prepare for future life after their graduation of the students.
原句的意思是“學生做準備”,而學生在使用make prepare for時,不清楚動作的施動者是誰,導致譯文句意發生改變,成為對于學生的畢業后的生活,老師應該做好準備。翻譯出現了很明顯的錯誤,所以應改為Teacher should make students prepare for future life after their graduation.
例4:我們都很喜歡她,因為她很有禮貌。
學生譯文: We all like her because of she is very polite.
because of 后面不加句子,后面應改為名詞結構。正確翻譯是:We all like her because of her politeness.
due to短語的用法也是如此。
三是掌握了一些固定句型,卻找不到合適的使用場景。
例1:直到本人們向他們指出了他們的錯誤,他們才認識到。學生譯文:Not until we pointed out their fault to them they realized it .在not until放句首的情況下,句中應使用部分倒裝。這句顯然沒有進行倒裝。同樣的還有not only,in no condition等短語的用法。
例2:人們普遍相信寫作是外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譯文: It is well acknowledged that people believe wri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English learning.
這一句當中It is well acknowledged that就已經表達出“人們普遍相信”,所以后面的people believe就顯得多余。同樣的類似的句型還有it is commonly known that,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it is well known that等。
三、語塊的正確學習應用和相關能力的培養
基于上述問題,在學生保證正確記憶的前提之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會學生正確理解翻譯本質。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翻譯并不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逐字替換,而是要用符合輸出語言語法和習慣的表達方式,流暢地表達原文的意思;讓學生在理解翻譯本質的過程中了解語塊的重要性,并學習掌握語塊的用法。其次,教師在教授學生翻譯技巧時,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段落的翻譯練習。段落翻譯要求學生不僅要考慮某一句話怎么翻譯,還要考慮譯文在段落中是否能夠銜接上下文,是否符合語言環境,這對語塊的挑選提出了要求。最后,讓學生比較相近詞匯與相近語塊。翻譯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詞匯教學和語塊教學聯系緊密。但是學生僅僅背誦記住了大量的詞匯和語塊而不會具體應用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翻譯能力。因此,學生需要對一些意義相近的詞匯和語塊進行比較,從而加深記憶,加深理解,做到真正地擁有這個詞匯和語塊而不僅僅是記住認識,進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四、結語
在漢英翻譯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培養大學生漢英翻譯能力刻不容緩。而大學生的翻譯能力與他們語塊應用能力密切相關;相關內容的學習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英語表達是否地道,進而影響到學生的翻譯能力。通過語塊教學,讓學生理解語塊的概念、語塊學習的意義以及翻譯的本質,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對的翻譯問題,避免在翻譯中出現一些常見的問題。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可以很好地對英語進行靈活應用,而不會糾結于枯燥的語法布局,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漢譯英翻譯水平,改善相關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中強調語塊教學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周艷.外語教學中的語塊教學[J].山東:基礎英語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