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燕
【摘要】 ?在當下農村的素質教育也越來越重要,更多人認識到美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美術教育受到了空間的重視。如何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美術,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激情是教學的重任。本文主要論述了在美術教學中,鼓勵對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今后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 ?美術教育 鼓勵
【中圖分類號】 ?G623.7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00-01
學生學習想要進步,自我努力固然是第一要素,但外界因素也不可小覷,所以教師的鼓勵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一句話都可以給與鼓勵,都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應時時刻刻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由于城鄉和地域差別,農村學生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享受的社會資源、接受的教育質量等等都沒有城市學生優越,所以農村學生相對比較自卑。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想,教師應認識到不同地區不同階層間的差異,農村學生體驗到的很多東西是城市學生無法獲得的,換個說法就是我們農村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本文將結合我這幾年在農村的美術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就如何鼓勵學生來探討一下。
一、鼓勵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農村很多學生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逐漸失去對美術的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有些繪畫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離農村生活較遠,學生無法理解和欣賞,更不能體會到畫家的心境。但是我們可以從與農村題材有關的繪畫作品入手。比如忻東旺作品《誠城》,作品描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的街頭車站突然到處充滿了肩扛行李手拿工具的農民。引導學生在欣賞這幅作品時可以從農民的表情來入手,引發出畫家想表達的農民的內心深處。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有許多學生家長都在充當著這樣的角色,他們已經在城市生活了許多年,但無論他們自己還是整個社會并不認為他們歸屬于城市,他們無法找到一種歸屬感。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感受繪畫作品并不是一張簡單的畫,而是可以直擊人們的內心深處,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從畫面中得到共鳴。
二、鼓勵創新能力,激發表現欲望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而美術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倡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鼓勵大膽創新。農村學生同樣有著極大的表現欲望和創新能力,在農村有著不同于城市的地域條件和生活環境,我們在教學中靈活的加以運用,衍生出很多有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完成作業,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使學生從創造中得到樂趣。興趣往往導致勤奮和鉆研,安排意外效果的作業,例如版畫、粘貼畫、寫意畫等,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創作的欲望,設計條件,明確創作目標,促進學生有目的的創造,完成既定的創造任務。
如:剪紙課程我們打破原有的表現觀念,可以用版畫的形式來表現剪紙,表現內容時尚,促進其發展思維和創造思維。比如用廢舊材料組合或制作新的視覺藝術形象,促進學生巧妙利用材料,大膽設想,積極思維,幫助學生消除進入繪畫“寫實期”創造表現的心理障礙。曾經有一次學生參加繪畫比賽,有位學生想嘗試版畫的表現形式來刻畫風景,但是由于農村學生繪畫工具有限導致無法完成,后來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善于創新的使用有限的工具,結果他想出在黑色的卡紙上輕輕的用刻刀來刻出風景畫,嘗試幾次之后終于完成了,當然也收獲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貴品質和獨立存在的價值,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美術作品的優點并加以肯定、鼓勵和表現,使他們增強創作欲望和信心。
三、鼓勵自由表達,注重抒發個性
欣賞繪畫作品本該是充滿快樂的情感體驗,而創作繪畫作品是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造活動。繪畫并不像數學題有對錯之分,每個人對繪畫作品的感知與解釋可以見仁見智。無論實在繪畫作品的表現技法和欣賞角度,我們都需要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不要局限于某一種方式,開拓學生們的事業。在我們美術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能給學生固定一種模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對于所畫物體的想法和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培養出更多的個性習作。長期以來,一些教師追求的是思維的同一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揮和思維發展。如果將來的藝術作品大批是千篇一律,那我們再也看不到畢加索、莫奈、達芬奇這樣的藝術大師了。
農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也有優美藝術的氣息。發揮、利用好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創造的活水之源,進而來充實目前的農村學校美術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愛好,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作為農村教師的我們更加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繪畫比賽,大膽地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多嘗試,在美術的路上前進、探索、歸納,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中發展綜合藝術能力、創造能力,從而真正地實現教育的本質與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 2011版.
[2]尹少淳 . 《談美術教育》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