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飛 王波 張文強


體能是進行足球運動的重要基礎,通過后天性的創造活動,可以讓運動員的體能保持在最高的狀態。[1]美國體能訓練大師邁克·鮑伊爾倡導體能訓練應更具功能性,要在分析運動項目關鍵素質的基礎上,設計適合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案。[2]足球隊員在比賽中的跑位接應、回防補位、搶斷、運球突破等都需要具備良好的速度素質。在小學階段(10~13歲),足球專項速度素質是體能訓練的重點,具體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3個方面(圖1)。
在小學階段,可以將速度素質訓練滲透在控球球感、運動能力開發、功能性練習3個環節,通過長時間反復的強化,逐步提高足球隊員的專項速度素質。
一、在控球、球感訓練環節側重于發展隊員的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是指隊員對各種信號刺激(如,聲、光、觸等)的快速應答能力。[3]在運控球及球感、球性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加入不同方式的刺激,發展隊員的反應速度。
訓練目的:
強化隊員的快速反應能力,發展隊員的反應速度。
訓練方法:
1.在運球過程中,教練員發出不同的哨聲,短促的一聲哨聲代表一步一運,連續的兩聲哨聲代表快速運球,連續的三聲哨聲代表轉身運球,隊員聽到相應的哨聲迅速做出反應。
2.在運球過程中,教練員出示不同顏色的標志盤,紅色代表停止運球,綠色代表繼續運球,黃色代表先停球再運球,隊員抬頭觀察教練員手中的標志盤,快速反應做出相應的動作。
3.在球感、球性訓練中,教練員發出不同的指令,“step”代表踩球,“cross”代表跨球,“turn”代表拉球轉身,隊員根據不同的指令,快速做出反應。
注意事項:
1.訓練過程要遵循由慢到快、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讓隊員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逐步加快反應的速度,提高訓練的效果。
2.在訓練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加大練習的難度,如,從左右腳的踩球,到左右腳內外跨球,再到4個方向的拉球等,同時也能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二、在運動能力開發環節側重于發展隊員的動作速度
動作速度是隊員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動作的幅度及數量。[3]在足球訓練過程中,不論是有球技術還是無球技術,都可以加入動作速度的訓練,通過設置貼近實戰的比賽情境,提高體能訓練中動作速度練習的實效性。
訓練目的:
在體能訓練中發展隊員的動作速度。
訓練方法:
用標志盤、訓練環、標志桶、標志桿等標記出25m×10m的訓練區域(圖2),組織隊員進行“身體機能+3v1搶圈”練習;隊員A1由標志桶中間區域快速移動到2個標志桶附近,并用手觸摸標志桶,然后“S”形繞過3個標志桿后進入由4個標志盤圍成的“3v1”搶圈訓練場地(5m×5m);教練員將皮球傳入正方形區域內,隊員B1、B2、B3進行腳下傳接球,隊員A1快速搶下足球;搶下足球后將足球傳給教練員,然后隊員A1快速到達由訓練環組成的訓練區域,進行快速腳步移動的敏捷練習;隊員A2、A3依次進行訓練,練習完成兩輪后A、B兩隊交換訓練。
注意事項:
隊員A1開始練習時要處于小步跑狀態,聽到教練員的指令后快速進行橫向移動訓練;進入“3v1”搶圈訓練場地后,隊員A1要學會封堵出球線路,適時進行攔截搶斷;教練員要適時將球傳入“3v1”搶圈訓練場地,既有利于控球方組織傳接球,又利于隊員A1快速思考和反應,從而提高訓練效果。
三、在功能性訓練環節側重于發展隊員的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隊員在單位時間內的位移距離,包括起動速度、加速能力和速度耐力3項。[3]在小學階段,由于受訓練器材的限制,教練員只能選擇一些簡單卻行之有效的練習方式,來發展隊員的位移速度。
訓練目的:
在功能性訓練中發展隊員的位移速度。
訓練方法:
1.在體能訓練中加入前傾、落地和跑動的練習,可以發展隊員的起動速度。
2.在體能訓練中采用高抬腿跑、阻力帶或阻力傘練習,可以發展隊員的加速能力。
3.在體能訓練中,采用變速跑、折返跑等訓練方式發展隊員的速度耐力。
注意事項:
1.起動速度練習建議練習距離為12~16m,每次練習2組。
2.在體能訓練中,為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可采取游戲或比賽的形式進 行。
在足球專項體能訓練中,教練員要適時抓住隊員速度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選擇和設計適合隊員的體能訓練方案,逐步提高球隊的訓練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崇喜.球類運動——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美]邁克·鮑伊爾,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9.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