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霞









在小學初學足球技術階段,由于學生的控球能力不足,學生容易將學習時間浪費在撿球過程中,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采用了紙足球(圖1)和體操墊等器材用于基礎技術的學練中,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自制紙足球所需材料來源廣泛,方法簡單、易學。課前足球教師倡導變廢為寶,引領學生自制紙足球,鼓勵學生將廢舊報紙團起來,并用透明膠粘起來,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形制成紙足球。課堂上,足球教師可利用紙足球彈性低、易控制等特性,結合體操墊作為標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熱身練習
(一)熟悉球性練習
練習目的:熟悉球性,充分熱身。
練習方法:把體操墊平放在足球場,兩人一組,每人1個紙足球,圍繞體操墊進行運球等練習(圖2)。
教學建議:
1.利用體操墊設置長為1.8~2m,寬為1.5~1.8m的活動范圍(體操墊可保證學生間有一定距離,提高活動安全系數)。
2.動作由原地到移動,難度由簡單到復雜,方向由單向到變向。充分調動學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熱身的興趣。
(二)腳內側傳接球練習
練習目的:建立腳內側傳接球的動作體驗。
練習方法:把體操墊平放在足球場,每兩人1個紙足球,在兩張體操墊之間進行腳內側傳接球練習(圖3)。
教學建議:
1.利用體操墊設置活動距離和范圍(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水平進行活動范圍的調整),如,能力較強的學生采用2個墊子間形成0.8~1.1m的寬度進行傳接球,能力較差的學生采用2個墊子間形成1.2~2m的寬度進行傳接球,在保證活動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體驗、理解傳直線球的意義。
2.提示學生關注腳內側傳接球的力量和路線,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傳得準、接得好。
二、腳內側踢球練習
(一)腳內側觸墊練習
練習目的:掌握腳內側踢球動作。
練習方法:把體操墊折疊豎起,在體操墊左右兩側用粉筆分別畫1個足球和1個踢球的腳印(圖4),方便學生進行左右腳的模仿學練。2人一組,1人立起體操墊,根據所畫的足球和腳印強化動作意識,1人練習動態動作,左右腳交替練習6~8次后兩人可進行交換練習(圖5)。
教學建議:
1.結合口訣進行:直線助跑站球旁,支撐腳尖對目標,踢球腳尖往上翹,內側踢中球中間,踢后隨前不翻掌。
2.建議小組合作,可以2人一組或4人一組,立起體操墊的學生還可以擔當觀察者、糾錯者,提醒練習者應該注意“助跑”“踢球腳型”等。
3.此練習主要針對在踢球時腳型掌握不到位的學生,幫助他們強化“踢球腳尖往上翹”動作,對前期進行無球的動作定型學習有較好的幫助。
4.引導學生重視左右腳交替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足球、腳印的位置進行實踐學練,既能強化學生腳內側踢球的動作,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
(二)腳內側觸球練習
練習目的:掌握腳內側踢球動作。
練習方法:在前述腳內側觸墊練習的基礎之上,增加紙足球,1名學生立起體操墊,1名學生練習腳內側踢球動作(圖6)。
教學建議:
1.結合腳內側觸墊練習的口訣進行動作定型的練習,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腳內側踢中球中間”。
2.可以分組合作進行,立起體操墊的學生依然擔當觀察者、糾錯者,提醒練習者應該注意“助跑”“踢球部位、腳型”“觸球部位”等。
3.此練習對學生踢固定球的動作定型學習有較好的幫助;在分層學練中,有針對性地對觸球部位不準確的學生強化踢準球的后中部。
三、托球比賽
練習目的:強化學生踢球瞬間腳尖上翹,及膝、髖關節外展的動作,進一步提高學生腳內側踢球的能力。
練習方法:兩人一組,1名學生可先做腳內側踢球動作定型,然后再請同小組另一名學生將紙足球放置在腳面上并計時5s,如果球不掉下來即挑戰成功(圖7)。
教學建議:此練習可以分組合作進行,放球的學生還可以擔當觀察者、糾錯者和裁判員。
四、射墊練習
練習目的:增強學生踢球的興趣,進一步鞏固學生腳內側踢球的正確動作。
練習方法:2人或4人一組,將2張體操墊折疊后豎起來,兩邊可以同時對體操墊進行腳內側踢球練習(圖8)。
教學建議:
1.提示學生用腳內側踢球的正確動作,并射準體操墊。
2.可以結合個體差異進行分組練習,比一比、看一看誰的動作標準、方向準確。
五、射門練習
練習目的:增強學生踢球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腳內側踢球的準確性。
練習方法:兩人一組,將一張體操墊呈倒“V”字擺放,2人1個紙足球進行腳內側射倒“V”字洞的傳接球練習(圖9)。
教學建議:
1.通過計算射倒“V”字洞成功的次數,提高學生的學練興趣,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2.可結合個體差異進行分層練習,如,2人一組或4人一組等,由簡單的原地射倒“V”字洞傳接球練習過渡到運球射洞傳接球練習。
六、放松練習
練習目的:結合足球運動特點,愉悅學生身心。
練習方法:將全班排成四列橫隊,每人1個紙足球,當聽到教師的哨聲,第一排學生開始模仿人浪的動作進行放松,愉悅身心(圖10)。
教學建議:
1.在安全的條件下,玩人浪可結合拋接、蹲下起立、搭手等動作進行。
2.玩人浪的隊形可多變,如,全班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或成縱隊等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