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龍 徐繼成
眾所周知,在語文考試中越來越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不過,很多同學還沒有養成自覺閱讀和寫作的良好習慣,缺乏閱讀和寫作的自信心。
一、做父母的絕對有必要帶小孩去圖書館
徐銘浩同學小時候特別熱愛閱讀。他四五歲時還沒有那么多免費閱讀的圖書館,孩子姥爺就騎著山地自行車馱著他各處認字。從各個商店的牌匾上的漢字開始,孩子記住了很多的漢字。哪怕是到藥店,孩子也能把藥店的藥品名稱上的字都學會。上了小學,他放學后就馬上寫作業,然后才去看課外書。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小學畢業,孩子都有規律地進行學習、閱讀,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次他到了書店都邁不動步,投入到書海的懷抱,一坐就是一天,甚至忘記了吃飯。熱愛閱讀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會比別的孩子強,寫作的自信心也比別的孩子強。現在徐銘浩同學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七臺河市重點高中名列前茅。前不久被作為市重點高中唯一選送的學生,參加了全國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THUSSAT診斷)測試,并且擊敗了全國97.3%的選手。他還是七臺河市一中唯一選送的學生,即將到北京清華大學進行競賽,期待著未來能給大家一個驚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圖書館,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現在有些圖書館還開展了一些朗讀者活動,把自己讀過的書,現場朗讀、背誦、交流,這種形式非常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育紅小學春苗文學社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樂于閱讀,敢于書面表達。學校為學生們無償提供閱讀的書目,形成了“漂流書”,就是一班讀完的書目漂流給二班,二班漂流給三班,三班漂流給一班,同年組循環,不同年組也循環。班級的圖書管理員成了一個繁忙的“業務員"。每次班級來新書,找圖書管理員借書的同學紛至沓來,絡繹不絕。班級的圖書角是他(她)們快樂的樂園;學校的圖書館是他(她)們閱讀的殿堂。自覺進行閱讀之后學生們每周進行小練筆。小練筆,不單要進行篇章、語言、修辭、結構等技能訓練,更要進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教育。不是老師像壓水井一樣使勁擠壓,學生一點一點往外冒,而是老師挖好溝渠,引導學生的靈感,像一泓清泉從心中自然涌出,汩汩流淌。小練筆題材多樣、周末完成,收上來的文章我會在周末拿回家細讀細改。對寫的好的文章給予肯定,對寫作上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鼓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即使是學習再差的同學也會有閃光點,經過老師的反復鼓勵,他(她)們也會建立自己的自信心,逐漸愛上閱讀與寫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們的寫作自信心。如今,《春苗文學學生作品展》已陸續辦了20余期,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春苗文學社適時開展了少年文學創作計劃,在寫作過程中應用所學,參加比賽。文學社的同學們多次參加區級、省級、國家級征文比賽,并獲得了各種殊榮。育紅小學2018年7月成為了“冰心文學創作基地”。閱讀、寫作歷程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內動力,是閱讀和寫作為他(她)們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作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小學生習作自然也離不開生活。
二、可以抓住生活事件和節日隨機進行小練筆
中華傳統節日豐富多彩,頗有內涵: 過年包餃子、端午吃粽子、清明掃墓、重陽敬老、中秋團圓、冬至做冰燈……像這類小練筆寫出來的都是真情的流露,因為都來源于生活,因此,除了選題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抓住契機,活化學生的豐富積累,真正達到“我要寫”的境界。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寫。讓孩子們提高寫作自信途徑有很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去發現,從而提升自己的作文指導水平。我愛寫作的同時,讓孩子們更愛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