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
摘要: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服務于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語文教學的改革必須圍繞學校的整體目標,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為其將來能獨立面對世界打好基礎。本文主要從樹立新型的教學觀,練就必要的基本技能;抓住課堂主渠道,體現文道統一,促進學生興趣及能力的提高;看重課外活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搞好“作文起步”教學三方面出發略談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學觀;主渠道;學生素質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服務于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語文教學的改革必須圍繞學校的整體目標,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為其將來能獨立面對世界打好基礎。這是教育教學深入改革的要求,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責的責任。而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素質,讓學生個性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呢?下面我談談在教學生涯中的點滴體會。
一、樹立新型的教學觀,練就必要的基本技能
心理教育認為人的本能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于進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在于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互助、探究、合作的關系。同時,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實行以學生為主體性的學生觀,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主體發展機制,促進其成長;實行發展性的教學目標觀,教給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的學習習慣。另外,還必須運用現代教育思想,具備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能。如了解學生技能,教學設計的技能,教學應變能力的技能等,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二、抓住課堂主渠道,體現文道統一,促進學生興趣及能力的提高
(一)著眼于發展,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主要是憑借日常的課堂教學來落實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更加注重人文熏陶、品格形成、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成為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人才。我們要為學生自主學習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利用社會這個大課堂來自主語文學習。
(二)重視課堂提問,體現分層次教學,增強學生活動的自主性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將教材和學生自身實際相結合,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向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或者故意留出一些“差錯、漏洞”,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如果在學生尚未發現的情況下,作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幫助其發現,并鼓勵其認真探索研究。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自己,自己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成員,并引導其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參與主動學習。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差異”教學的思想,重視課堂提問,讓課堂提問體現在復習、講授、練習整個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提問的評價,我采取的是“等級制”的方法,根據學生答題情況記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在課堂上盡量記“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適當降低要求,并允許他們有補答的機會,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興趣,從而使他們想學、樂學、好學。提問的對象要有普片性和代表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為了讓學生弄海底景色如何奇異,物產多么豐富?我創設情境,請全班同學當“潛水員”,穿上潛水服到海底去。讓他們都活動起來,向老師報告在海底看到的景象。這樣就使語文教學活動能大家都參與,從而“著眼兩頭,兼顧中間,面向全體”。
(三)強化朗讀,重視創造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記得朱自清曾說過:“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中應特別注重他。”讀書不僅是進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功的一條途徑,同時它還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朗讀放在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通過朗讀領悟詞句的意思。長期堅持這樣的語言文字訓練,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益處的。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四個意思:一是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采取認真的閱讀態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三是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四是發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三、看重課外活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搞好“作文起步”教學
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剛發生在身邊的事,今天和他生活、學習、游戲在一起的人。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去感知新鮮的人和事物,引導小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筆去寫他們的生活,是小學作文起步的關鍵。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改變現行的作文教學模式入手,其具體做法是:
1、接觸大課堂,在寫實的基礎上,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
2、開辟習作園地,滿足其發表欲望。
3、采用“提供范文”、等形式積累生活素材,讓學生寫出童趣、童真、兒童化的作文上來。
4、作文評語分優點、缺點,多以鼓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明白哪些是優點,可以繼續發揚;哪些是缺點,需要改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徹底改革傳統教法,擺正教師在教學中的位置,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健全心理,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注重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著力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這樣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才會愛學、享學、樂學,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苗紅.略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J].好家長,2017(65):201-201.
[2]闕書娟.略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18(2):199-199.
[3]奇永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寫作能力[C]//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一).2006.
[4]楊建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素質[J].大觀周刊,2011(52):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