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 傅曉鵬 袁立
摘 要:本文就WebGIS的形成及國內外發展現狀進行了簡要介紹,同時說明了其在防震指揮信息工作中的顯著地位,并指出以往地震應急工作的缺陷是成本高,并且未能將所取得的較大成果進行相應的普及共享,從而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使用和推廣。但利用WebGIS的相關特性,例如跨平臺的遠程操作、易于實現的信息共享、豐富的數據來源、巨大的拓展空間、較低的開發和應用管理成本,恰好能彌補這些缺陷,從而拓寬了決策功能,提高了決策效率。未來WebGIS將在地震應急中發揮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WebGIS;地震應急信息系統;應用
引言
一、WebGIS的形成
WebGIS是在GIS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GIS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是一種電腦化的數據可管理系統,可以用于采集、檢索、存儲、分析和表示空間定位數據。隨著GIS不斷的發展,先后形成了GIS模塊、集成GIS、模塊式GIS等等,這些階段一般統稱為舊式GIS。舊式GIS已相當完善,可以實現對數據的收取、存儲、分析、檢查和表示以及各種空間替換,并且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相應的功能補充,展示為一次開發語言。
二、WebGIS技術在地震應急指揮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進入21世紀以來,常常伴隨著地震災害,并且地震災害已經成了給人類造成經濟損失和傷害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其中中國即受地震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4,中國人口約14億,占世界人口的1/5,但中國強震發生率占世界強震發生率的1/3,以死亡人口計算來說,地震損失占世界的1/2。在20世紀的2次非常大地震(全球死亡20來萬人以上)均發生在中國,中國現階段面臨的減輕地震災害形勢是相當嚴峻的,而我國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地震預測的水平、加強各地防震減災能力的建設等。在提升地震預測的水平方面,我國當前的地震預測,在階段上,性質屬于經驗性預報;在科學上,水平屬于初級。這些年來,雖然我國的地震預報的成績和進步不小,但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和困難依然很多,能夠做出較好的地震預報僅占少數。現有的進步是局部性的,而非全面性的;現有的了解是依靠經驗和現象性的,而非本質性。因為若要做到準確的地震預報,必須要依靠對地震孕育發生規律的科學揭露,而要達到這一目標,當前的科學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在現階段,地震預報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非常大的科學難題。在加強各地防震減災能力的建設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久的建設時間,在短時間內,按照我國現有的國力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為了提高各地的應急救援水平,需要達到投入少、見效快、實效明顯的標準,而這其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完善地建立各地的地震應急指揮體系,有效地增強各地地震后的快速反應機制,最大可能地減少因地震所帶來相關損失。因此如何有效地對地震災害進行準確的評估并據此快速的提出應急措施,最大可能地減少因地震災難所造成的損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較好地啟動相應的應急指揮系統,應該考慮對GIS軟件進行相應的使用,而這些軟件不僅價格高昂,且只能一對一使用,即GIS軟件大部分都是在單機狀態下開發的,在實際應用中依然有很大程度的不足,這也是為什么GIS應用范圍比較小,未能將取得成果讓廣大用戶普及共享的原因,也限制其研究成果的宣傳和使用。為了實現基礎數據庫的信息共享、正確公布、地震應急反應工作的及時開展等功能,這牽涉到方方面面,如果僅依靠地震應急系統會有較大困難,且專業GIS軟件重復投入,不僅費用高,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更加開放、實現跨平臺、分布式的技術平臺,而WebGIS就能滿足上述功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WebGIS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必將發揮不可替代作用,WebGIS具有跨平臺的遠程操作、易于實現的信息共享、豐富的數據來源、巨大的拓展空間、較低的開發和應用管理成本等特性[2]。WEB使得GIS功能得以拓展,人們可以利用WebGIS在互聯網上查找所需要的各種圖像、數據資料、圖形信息等,進一步地完成地形空間的分析。互聯網操作平臺終將取代以單機或局域網為操作平臺的工作機制,原先在單機或局域網中以文件形式存儲的數據,可以轉化成網絡上可相互利用的資源,用戶可以在不同地方的數據庫中想什么時候就什么時候訪問。并且將JAVA語言融入WebGIS中,可以做到一次編成,大多數平臺都可以運行,真正實現了跨平臺的技術優勢。地震應急本身是一項多個部門協同承擔的工作,多個部門掌握不同的數據,涉及到各相關的交叉學科,使用WebGIS的上述功能,可以為地震應急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WebGIS降低了地震應急數據的獲取成本,因為地震應急數據具有分布性、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該類數據的采集、存儲、分發和應用具有分布式特點[3],利用WebGIS提高了地震應急基礎數據的利用率。(2)WebGIS擴大了地震應急數據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地震應急的決策發布是建立在數據分析和數據模型的基礎上,WebGIS可提供各種數據,包括不同區域、不同時域、不同種類、不同尺度的數據,使應急決策者和技術人員有可能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高了地震應急水平。(3)WebGIS加大了地震應急數據應用的時效性,擴大了數據來源。(4)由于WebGIS的跨平臺性,十五建設期間的科研成果也可以應用并通過互聯網絡為大多數擁有權限的用戶所共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未來科技的不斷發展,WebGIS將在地震應急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能為地震應急拓展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宋關福等,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1998
[2]湯愛平,謝禮立,陶夏新 基于WebGIS的城市地震應急反應系統東北地震研究,2001,17(2):35-40
[3]張國民我國地震監測預報研究的主要科學進展[J]地震,2002,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