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倫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代謝性疾病,其雖然不易致死,卻會引發人們機體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癥狀和誘發其發生多種并發癥,從而會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積極預防該疾病的發生。本文主要總結了預防糖尿病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適當減肥
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危險之一,有數據表明,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為非肥胖者的3-5倍,因此,為預防糖尿病發生,就需要肥胖者合理控制自身飲食,如適當減少每餐進食量、少攝取高熱能飲食,如巧克力、餅干、臘腸、香腸、方便面以及一些經油炸、煎、烤、炒的食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運動鍛煉。
2.戒煙
有學者通過對中年男性吸煙者戒煙后患糖尿病的風險進行調查研究,發現5年后,被調查對象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15%,20年后他們患糖尿病的風險與從未吸煙的人相同,說明吸煙與糖尿病發生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而戒煙則能將糖尿病患病風險降至最低。
3.合理飲食
首先,要保持多樣化的飲食,英國劍橋大學新陳代謝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指出,減少糖尿病患病率的有效預防措施之一是遵循多樣化的飲食原則,且他們指出每天食用水果蔬菜較多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比不食用人群低得多,最好保證每餐吃一種蔬菜或水果。其次,是每天吃乳制品,營養學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人們長期食用低脂奶制品,其發生2型糖尿病的幾率比一般人群低得多,這是因為乳制品中含有的部分蛋白質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并且,乳制品中還含有豐富的鈣、鎂、維生素D等,它們之間可產生相互作用使糖尿病發生幾率降低。最后,是將下午茶的甜點換成蛋白質,一般情況下,人們在下午三四點時容易犯困和感覺到饑餓,為提起精神和彌補這種饑餓感,通常會吃點甜點,而經常吃甜食易增大糖尿病發生幾率,因此,營養學家們建議,將下午茶的甜點換成蛋白質(如全麥面包、雞蛋白、金槍魚等)效果更好,這樣不僅能減少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還能促進人們精神煥發。
4.學會調控自身的情緒
相關數據表明,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類型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憤怒、焦慮、抑郁、緊張等,另外,長期精神壓力過大也易引發糖尿病發生,這是因為長期的負性情緒和精神壓力會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從而升高機體血糖水平,為此,要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就需引導人們學會調控自身的情緒,如遇事戒驕戒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能及時傾述出來,另外,通過參加一些社會集體活動以及力所能及的體力、腦力勞動等,來調節自身的負性情緒,能做到長期保持平穩、積極的心態。
5.避免長期久坐
47項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經常站起來走動的人群,每天花費最多時間從事久坐行為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91%,并且還有研究通過對體重超標的中年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相比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群,若體重超標的中年人坐了三四個小時后能站起來走動兩分鐘,將能對其自身機體的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并且還能保護心臟和動脈,因此,為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需改變久坐行為,如每30分鐘-1小時休息一會兒,站起來走動幾分鐘或去接杯水,或站著討論項目、開會等。
6.保持規律的作息
有研究證實,每天睡眠小于5小時或大于8小時也是引發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就需要人們改變自身的作息習慣,保持合理、充足的睡眠時間。
7.遠離塑料產品
糖尿病治療雜志中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大量的塑料制品(如包裝袋、建筑材料、化妝品、玩具等)均含有鄰苯二甲酸鹽這種化學成分,而鄰苯二甲酸鹽一旦進入人體血液,便易增加人們患糖尿病的幾率,因此,為預防糖尿病的發生,還需要求人們盡量遠離這些塑料產品,若不能避免接觸,還需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和接觸前后注意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