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中暑在夏季很容易發生,是一種因為身體過熱所引起的疾病,多數是因為長期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所造成的。如果中暑后體溫上升到40度及以上,即熱射病,會對人體的心臟、大腦、腎臟、肌肉等造成快速、嚴重的傷害,拖延的時間越久,損傷程度越嚴重,還會增加出現并發癥的幾率,導致器官出現永久性損傷,甚至會出現熱休克、死亡。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中暑后體溫超過40度,死亡率就超過了40%;如果體溫超過42度,那么死亡率就會飆升到80%。
一、中暑后會有哪些典型體征?
1.體溫升高:直腸核心體溫上升到40度及以上,是中暑的典型癥狀。
2.精神或行為異常:中暑可能會引起精神混亂、言語不清、情緒激動、心情煩躁、痙攣或昏迷等。
3.無汗:因為炎熱天氣導致的中暑者,皮膚通常是炎熱干燥;劇烈運動導致的中暑者,皮膚可能會有輕微濕潤。
4.惡心、頭痛:中暑者可能會有惡心嘔吐,頭部陣痛等。
5.皮膚發紅:中暑者的體溫上升之后,皮膚會漸漸變紅。
6.呼吸急促:中暑者的呼吸會變得較快較淺。
7.心跳加速:熱應激反應會對心臟造成極大的影響,此時人體物理調溫功能已經停止,只能進行化學調節,身體會出現相應的反應,嚴重者會導致生命受到威脅。
二、中暑的分類及其癥狀有哪些?
1.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會有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乏力、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體溫通常是正?;蜉p微上升??梢詫⒋祟惢颊咿D移至陰涼通風處,并補給鹽分和水分,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正常。
2.輕微中暑:體溫通常會在38度以上,有頭暈、口渴、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大量出汗等癥狀,也可能會有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脈搏變快等情況。如果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通常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
3.重度中暑:是中暑中情況最為嚴重的一種,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就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威脅。此類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熱射病這4種。(1)熱痙攣,大多數是因為大量出汗、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導致血液中氰化鈉濃度快速下降。在發生此類中暑時,肌肉會有突然的陣發性痙攣疼痛。(2)熱衰竭,此類中暑較多發生在老年人或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會有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皮膚濕冷、口渴、血壓降低、意識模糊等癥狀,而體溫通常是正?;蚵愿叩臓顟B。(3)日射病,此中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的太陽暴曬,強烈的陽光穿透頭部皮膚和顱骨,導致腦部神經受到傷害,進而引發腦部組織充血、水腫,最開始會有劇烈頭痛、煩躁不安、惡心嘔吐癥狀,然后會出現昏迷或抽搐等現象。(4)熱射病,有些人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會導致身體產生大量熱量,而無法及時散熱,使得體溫急劇上升。在發病早期會有大量的冷汗,然后會有呼吸變淺變快、煩躁不安、神志不清、血壓下降等癥狀,并逐步發展為昏迷伴隨四肢抽搐;情況嚴重者會產生肺水腫、腦水腫、心力衰竭等。
三、中暑后緊急處理措施是什么?
1.搬——轉移患者:快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用電扇或扇子為其扇風,并將頭部墊高,將衣領褲帶解開,便于患者呼吸和散熱。
2.擦——物理降溫:使用冷水或稀釋到40%的酒精擦拭身體,或在患者頸部、腋窩、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血管位置放置冷水淋濕的毛巾、冰袋等,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散熱。
3.服——使用藥物:在患者額部、太陽穴處擦拭風油精等提神醒腦的藥物,或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
4.掐——按摩穴位:如果患者一直 昏迷,可以使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5.補——補充體液:在患者蘇醒之后,應給予淡糖鹽水,以補充缺失的體液。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應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治療。
四、中暑后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1.不能大量飲水:在中暑后,通常情況都需要補充水分,但是有些人會非常口渴、感覺身體缺少,而大量喝水。但是大量喝水會稀釋胃中的胃液,對人體的消化能力造成影響,甚至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致使患者體內的鹽分、水分和微量元素流失,有的人會有熱痙攣的癥狀。所以,水分的補充應做到少量多次,每次補充的水分應在300毫升以內。
2.不能過度進補:中暑后過度進補食物,會導致大量的營養物質在體內進行分解和代謝,從而產生大量的熱量,會加重暑熱癥狀或是已經消退的暑熱去而復返。因此,進補要注意時間和進步的量。
3.不吃生冷食物:中暑的人通常沒有胃口,加之夏季天氣炎熱,就想吃清涼爽口的食物,例如冷飲、冰鎮西瓜、冰淇淋等。但是中暑后身體較為虛弱,這些食物會對脾胃造成傷害,致使腸胃出現不適,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4.不吃高熱量食物:如果在中暑后進食大量的高熱量食物,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后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腸胃在進行消化時會有大量的血液滯留在周邊,就會導致腦部供血變少,從而出現疲憊的感覺。特別是在中暑后消化能力變弱,攝入體內的營養物質不易被吸收,因此,在中暑后應進食易消化、低熱量的食物,應以清淡的口味為主,比如新鮮蔬菜水果、魚肉、蛋制品、豆制品、奶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