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
摘 要:而隨著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家和政府對基礎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深,但目前中國小學的科學課的教育教學存在著許多難以在短期徹底解決的問題。加強學科滲透,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其他發展較為成熟的學科和藝術類學科的教學中是一種在短期內促進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學科滲透
引言:科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如今,我國對基礎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深。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從一年級開始便要全面開設科學課[1]。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教育教學扔存在部分問題,可通過加強學科滲透加以改善。
一、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此規定發布時間較晚,導致我國小學雖然從一年級開始便加設了科學課的課程,但是在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我國許多小學缺少專業的科學課教師,許多科學課教師都是由其它學科的教師或直接由班主任兼任,許多學校對科學課的課程研究較少,甚至沒有成立專門的科學課程教研室。此外,許多學校缺乏科學教學的必要材料,如試驗設備和教學動畫等,尤其是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
上述教師隊伍、教學研究和教學材料方面的問題,在短期內都難以徹底解決,需要各方面的長期協調和努力。而通過加強學科滲透,將科學學習滲透到其他發展較為成熟的學科的學習中是一種在短期內促進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
二、如何通過學科滲透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
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生涯的早期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并積累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嗎,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2]。科學教育其實不僅僅局限于科學課的課堂教學,其實在各個學科中的教學中可以涉及到科學教育。除了上好科學課,解決科學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之外,還可以通過加強學科滲透,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其他較為成熟的學科教育中,讓其他學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本學科的教學中穿插對科學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對于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通過教學設計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思維。
(一)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學和科學教學看似相差甚遠,其實不然,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處處可以體現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的影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將課文中出現的科學知識以生動的方式對學生介紹和講解,通過課文故事激發學生對于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還可以著重引導學生發現課文中所體現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中,老師可以為學生簡單介紹光的反射原理,并組織學生用鏡子反射光線。雖然小學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課文中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但是介紹課文中的科學知識,并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游戲或實驗,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接觸科學,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為未來更深入的科學學習埋下伏筆。此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科學知識的用途,引導學生發現正是對科學知識的巧妙應有,愛迪生才能拯救了媽媽的使命,從而讓學生理解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又如在課文《兩小兒辯日》中,老師可以為介紹辯證的思維方式,并引導學生對此展開思考和討論,以此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3]。
(二)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數學教學中
數學是小學中最受重視的學科之一,也是和科學息息相關的學科。無論是物理學、化學還是其它科學都需要扎實的數學功底作為基礎。小學數學教育與科學教育有著許多相通之處,比如都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本身便能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教材和科學教材中的知識點也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應有意將數學與科學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數學在科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看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如在尋找數列規律的教學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而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本身就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培養目標。又如在低年級的十進制數字教學中,老師可以向學生簡單的介紹二進制,并告訴學生我們用的手機和電腦都離不開二進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科學的緊密聯系,既讓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又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三)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藝術類學科的教學中
藝術和科學看似是兩條平行線,其實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美術中,一幅畫的美感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構圖,自然協調的布光和透視。在音樂中,一段旋律的美妙離不開音符之間合理頻率差異[4]。小學生對音樂課和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大多較為濃厚,在音樂和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用科學的角度為學生講解繪畫和歌曲的美妙之處,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完全理解,但科學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在藝術課程中感受科學的妙處和美感,讓學生知道科學其實并不是門枯燥的學科,從而增強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美術課中,老師在介紹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時可以從科學布光和透視的角度為學生講解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讓人感到神秘;在音樂課中,老師可以從音符排列規律的角度為學生講解為什么《歡樂頌》讓人感到快樂,而《命運交響曲》則讓人感到緊張,通過在藝術課程中滲透科學教育,讓學生生動地體會到科學與藝術神秘關聯,感受到科學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充滿鮮活的美感。
結語:小學科學教育對學生科學素養和科學思維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目前中國小學的科學教育依然存在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通過將科學教育教學滲透到語文、數學等發展較為成熟的學科以及藝術類學科的教學中,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積累、科學思維能力的鍛煉,并激發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引起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韓婧. 德育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67(2):131-131.
[2] 俞旭. 讓德育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下, 2017,34(9):23-24.
[3] 羅茂勛. 小學科學教學滲透科學史教育的探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12(1):165-165.
[4] 李群義.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微[J]. 新課程(上), 2017,67(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