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
摘 要:作為一個對班級全體學生全面負責的教師,就是班級建設的總工程師,是該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引導者,是溝通的協調者,是學生發展的推動者。如果學生對集體、對老師、對社會缺乏愛,就不可能形成一個優秀的班級。想要建設一個優秀的班級,我認為必須遵循的一個法則就是——以愛為本,讓愛成為班級建設的主旋律,才能讓這個工程師有用武之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今時代,管理00后,教化00后,離不開以愛為本,否則,教育就成了空名詞。
關鍵詞:情感引領;班級建設;以愛為本
一、借助環境影響和社會活動點亮孩子的愛心之燈。
通過一系列可行而又現實的社會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該怎樣對待人與社會。在自我珍視的基礎上產生回報愛的需求,最終將這種態度,這種愛的需求付諸于行動,建立人與人間愛的關系。在堅持做好學生思想引領、人格塑造的過程中,我們將愛滲透到班級環境布置。班級圖書角將名人故事的精髓及愛心哲理傳播,愛心傳承欄里總會被我不動聲色地貼上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愛心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延伸愛的意義。而工作重點放在借社會活動點亮愛心。我曾組織學生去福利院看望那些被親人遺棄的孩子,讓我和學生感同身受心靈的巨大震撼。當看到那些嗷嗷待哺的嬰兒睡在大通鋪上吮吸由靠墊輸送的冰涼奶粉;看到那些可憐的孩子香甜的吃著我們帶去的零食,愉快地玩著我們送去的玩具;看到那些殘疾孩子只能成天躺在床上,連一個簡單的抱抱都得不到時。在場的同學們都不遺余力伸出了愛的雙手,所以我有幸目睹了男孩們笨手笨腳懷抱孩子的畫面,女孩們耐心細致照顧孩子的記憶。這生動的一課遠超了深刻的說教。我也帶領學生到敬老院關心老人。我同樣看到孩子們關切地送上營養品,親切地陪老人聊天,認真地幫老人整理打掃,勤快地替老人洗衣擦鞋的感人景象。我還陪同他們到瀘山義務撿拾垃圾,協助他們去街頭當環保天使。借此種種奠定了學生的人格基礎。通過各種社會活動,他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關心,懂得了付出。點亮了心底最明亮的愛心之火。因而在班級生活中,他們都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讓愛彌漫。
二、注重尊重與關愛使孩子的心繞指柔。
想要成就良好的班級,師愛不僅對學生有領跑的示范作用,而且教師的愛心教育,尊重與關愛,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一個班級的學生因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體現出各色形態。尊重與關愛可以使一個人逾越障礙走向成功,尤其對學困生和自卑感強的學生,宜給予加倍的尊重與關愛。不可隨意批評訓斥,不可忽視冷淡;對之要正面鼓勵,放大優點,縮小缺點,還應不間斷持以肯定評價和真誠關愛。班級里有一既囂張又自卑的男生,起初我不留痕跡的從物質和精神上去努力關愛他,卻收到他更自以為是的否定。了解到他沉溺網絡后,我決定以此攻心,找到他的QQ號,化名風行俠與之交談,聊他感興趣的話題,還買Q幣送給他買武器裝備。逐步取得他的信任后,我開始以他相似的痛苦際遇換取他的同情和關心。當我一點點告訴他,父親吸毒敗光家產、逼死爺爺、母親改嫁、自己被迫初二輟學、如今居無定所只能給人打工安身時,他被深深觸動了,約我見面,想認我當哥哥。當我如約在網吧見到他時,他傻眼了,我只能用一個緊緊的擁抱來解釋,令他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接下來的日子,是他突飛猛進的改變與進步,因我給予的尊重與關愛,他走出了人生的陰影,重新又活出了少年的風采。反正,以愛為本也必須講究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不良習慣決不能一昧縱容或粗暴對待,一定要善于從小處著眼,從他情感的弱點出發,找準每個可能解決問題的機會。尊重會使之深味生命的分量,契機給予超重的關愛,以“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理念去探尋愛的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環境和集體的力量,教師引導班級利用平等、和諧、融洽互助的關心,為這類學生創設條件,消除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扭曲認識,通過正面和側面努力恢復柔軟的內心,使之成為一個懂愛惜愛的孩子。使孩子的心也具有溫軟的感覺,也可繞指柔。
三、善用愛心培養高度責任意識及自主管理能力。
知人善任是選好班級干部達到自主能動管理的關鍵。每帶一個新班級,我都注意事事親力親為且力圖完美,給學生樹立一個行動和道德的典型形象。獲取所帶學生的表現反應后,我會精選兩級管理人才。第一級由班長和各類委員構成要求是品學兼優具有高度責任心的骨干擔任。而第二級則完全不限學業優良,只要他在某個方面有優點且親和力強的同學擔任。施行二級向一級負責制,組長每天和組員親密接觸,保證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時去影響身邊的組員信之聽之。組長對組員負責,骨干對小組負責,相輔相成逐漸形成一個由規范他律到自律極高的團體。同時,在每個小組間展開“愛心奪星”活動競賽,達到群策群力。要求每周做一件體現愛心推廣愛心的事,例如小組成員助人為樂,從自身做起開展低碳生活,愛護動物和動物和諧相處,種植花木,美化我們的家園,或是講述一個愛的故事,珍惜我們身邊的愛。總之,在良好的競爭中各小組成員精誠合作,對自己的班級,對自己的小組責任意識強,都有爭優領先榮譽感,從而真正發揮主人翁精神。只要是班級的事,哪怕班級大事或突發事件都有人敢管會管,水到渠成地具備了自主處理能力,班主任無形中成“閑人”,但對于班級的督促與引導卻不能放松,假以時日,就達成了“師生共管——學生自管”的模式。由此我相信,擁有一顆心愛,就會推動一個人全方位的發展。
總之,除了在愛字上大做文章,堅持教師自身愛心領跑之外,更重要的是聯系生活實際,讓愛絲絲縷縷滲透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并且還應該充分考慮自然給人的教化,借用集體和社會的力量,讓愛真正成為班級建設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齊海榮.以愛為橋,和諧班級——談如何做好小學班級管理[J].教育藝術.2019, (4).
[2]曾艷."以愛化人",優化班級管理[J].中外交流.20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