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安
內容摘要:新課標準則明確提出要讓一二年級的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那么,如何提高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何提升閱讀量,如何有效地找準每次閱讀的訓練點,加強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成了語文老師們迫切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親近??發現??助力??玩轉
新課標準則明確提出要讓一二年級的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二年級上冊的一天,我突然發現孩子們課余除了吵鬧、玩耍,看得都是漫畫打打殺殺一類的書籍。經過了解才知道,學生不知道該看什么書,而漫畫書有圖片,又好玩,自然而然就成了首選書籍。于是,該如何指導學生看書,看什么書成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了。新課程倡導閱讀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課外閱讀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習途徑。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延伸,一個拓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讓“讀”字真正走進低段孩子內心,讓閱讀習慣陪伴孩子終身呢?我認為可以多種途徑結合。
一、聽,親近圖書。
要讓孩子們喜歡閱讀,首先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喜歡閱讀。
開學第一天,老師可以嘗試每天給孩子們聽故事,或一篇簡短小故事,或一個經典童話,或一則有趣寓言。聽故事可以三部曲梯度,讓學生興致漸濃。
(1)前半個月新課教學的前5分鐘,老師有聲有色地說故事內容,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從第一天的只帶耳朵傾聽,到后面了解主人公是誰,接著讓學生說說主人公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慢慢靠近故事,學會傾聽。
(2)后半個月提高難度:老師說一半時,學生猜結局。“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很多個不同版本的結局應運而生。老師再講故事結局,讓學生比較不同之處,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聽,而且開始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思考,“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這樣的閱讀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3)第二個月訓練學生自主思考:前一天放學,給出一個故事題目,讓學生猜想會發生什么事情?第二天老師開講或者學生開講。三部曲下來,孩子們已經主動來要求看書了。興趣來了,閱讀也就來了。
二、講,發現快樂
如何讓課外閱讀內化成孩子的語言呢?講故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二年級孩子要學會的一個本領。孩子們在一次次的講故事中,不僅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還鍛煉了膽量,更強化了記憶力。
(1)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課,每次講故事設定一個主題,可以是動物類、植物類,也可以是故事類、童話類,也可以是現編的、經典版本的。每個故事限時3分鐘,學生既是選手,也是評委,讓孩子們自主評價。在評價中慢慢明白講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讓自己的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利用家校合作的渠道,開辦親子課堂,讓形式多樣化的親子閱讀也成為一種習慣。在親子課堂里,可以由孩子講,父母聽;可以孩子講,父母幫忙筆錄;也可以父母講一半,孩子們接一半。為了鼓勵孩子的講的興趣和膽量,班級里特意設置了“荔枝fm”頻道和班級微信公眾號,孩子們的故事可以現場直播,上傳班級空間。在頻道里,每個孩子們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可以反復聽別人的故事,發現閱讀的樂趣。
三、練,方法助力。
第三個月,老師可以增加強度,適時加入課外書的閱讀書目:《花婆婆》《安徒生童話》《中國成語》《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沒頭腦和不高興》《妹妹的紅雨鞋》……
(1)猜內容,說理由。拿到一本書后,先讓學生挑一個最感興趣的書名,說說理由;然后全班投票通過,一齊看一本書;然后布置家庭作業:一周時間看完一本書。
(2)強化練習,檢測成果。孩子光會看故事情節還不夠,還需要加強練習看的效率和效果。練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一周后帶回一張有答案的檢測單,周二檢測;可以直接周二檢測。檢測內容涵蓋主人公名字、事件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其中的某一兩個事件。
(3)平時,老師還可根據學生需求,加入背誦《日有所誦》,強化訓練學生的記憶力;早上到校后讀《古詩必背70首》,加強學生美的熏陶;第一周每節語文課前5分鐘反復讀《小學生古文100課》5首,第二周每天背一首,滲透古文的語感。
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興趣漸漸濃厚起來,記憶力明顯提高,閱讀關注的點也漸漸豐滿起來。
四、演,玩轉閱讀
二年級的孩子各個都是戲精,他們喜歡表現自己,喜歡和小伙伴分享快樂,怎么演,演什么?這就成了二年級下冊的快樂。
老師可以因勢利導,選一本大家都喜歡的故事書,選擇其中幾個章節,自配服飾、道具,幾人一組(配備一個隊長和兩個家長),開鑼大演;也可上到特別精彩的片段,現場演一演。二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訓練重點是發揮學生合理的想象力,合理給文章補白。課堂上,師生合演,余生旁白;生生合演,老師旁白。在一環扣一環的表演中,學生仿佛看見了雷鋒叔叔如何抱著小孩在泥濘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仿佛看見了雷鋒叔叔如何背著年邁的大娘上車。在這樣的朗讀表演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雷鋒叔叔的足跡。”
讓孩子走進閱讀,喜歡閱讀,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讓書香像空氣一樣彌漫,做一個真正熱愛閱讀的讀書人。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如何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