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步輕搖,戲腔婉轉。我明白,我的腳下,是屬于我自己的路。
我喜愛戲曲,沉迷于虞姬優美的舞姿與身段,流連于楊貴妃細軟的唱腔。我喜歡捧一杯清茶,靜坐于紅木椅上,任時光流轉,心沉靜曲中。
他們嗤笑,我的愛好竟如遲暮老者。
是的,我的同行人是那樣寥寥,我的前途路是那樣曲折。
他們如同候鳥,掠過了青藍華麗的戲服,掠過了蒙塵的釵飾,掠過了曾經的美好。“我該堅持走這條路嗎?我該隨波逐流嗎?”我不止一次這樣問自己。可當我一次次傾聽,一次次唱響,一遍遍體會戲劇給我帶來的快樂與美好,我堅定我的路。
百折不回,執著不悔。
我取出最珍愛的戲服,戴上華貴的釵飾,點上朱唇,在百姓大舞臺上頻頻亮相。那魚紋飾的裙裾飛揚著,蕩漾開了一片美好。我站在舞臺正中央,抖落水袖,輕啟朱唇,一字一句,字正腔圓地唱。
泰州人民公園的廣場。臺下,藍色的方凳上,坐滿了我的聽眾。他們有的翹起二郎腿,有的微微瞑目,有的肩頭扛著稚氣未脫的孩童……臺上,傾情動聽地唱;臺下,安靜醉心地聽。在我追求京劇藝術、追求國粹的路上,我的欣賞者、助力者漸漸多了起來。
我手持長劍,舞動裙袂,唱腔清麗,婉轉動人。“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只害得眾百姓困苦顛連……”
長劍跌落,長嘆一聲:“大王……漢兵,他……他…殺進來了!”淚竟不自覺地落了下來。掌聲雷鳴,給我無限力量,更讓我堅定了在京劇藝術之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戲曲,傳承的是千百年的歷史,千百年的情義,望人們記得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有一種羽衣叫霓裳,有一種戲劇叫情義,有一種傳承叫華夏。
我的聽眾,只要有一個叫好,都會給予我長久的動力。漸漸地,我也發現身邊的人有了改變。他們開始談論起漢服,開始談論起戲曲。劇院里的紅木椅也不再蒙塵,場場都是爆滿,從前對我的愛好嗤之以鼻的他們,也開始接受戲曲,甚至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原來,在這條路上,我并不孤單。因為這不僅僅是我在堅守的路,更是所有國人都會堅守下去的路。
這路,本就是華夏兒女共同的路。
周梓鈺: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中學高一(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