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首為
摘要:英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在大學學習階段,學生卻缺乏足夠的實踐平臺,導致學習動力匱乏,而動力又能極大的影響語言學習效果,因此,英語專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激勵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文章擬對應用過程型激勵理論研究英語專業讀寫課程改革作可行性研究,為將來進一步的研究做準備。
關鍵詞:過程型激勵理論;英語專業;讀寫課程;學習動力
一、簡介
過程型激勵理論(Process Theory)是心理學三大經典激勵理論之一(還包括內容型激勵理論和改造性激勵理論),著重研究人從產生動機到采取行動的心里激勵過程,影響該過程的重大因素,闡釋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最終達到影響人的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的作用。高等院校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錯誤、學習效果不佳,嚴重制約了他們的在校表現和職業發展。這一點在一些短期應用性較弱的學科領域,如外語類專業,表現突出。教師往往會采用激勵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大多僅限于激勵性的話語,缺乏激勵理論具體而深入的在教學全流程的應用。本研究希望在過程型激勵理論框架下,通過改革民辦教育英語專業讀寫課程,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成績、增強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理論基礎
過程型激勵理論主要由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亞當斯公平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組成。美國心理學家維克托·弗魯姆(Victor H.Vroom)在其發表于1964年的《工作與激發》一書中提出“人們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時效價和期望值得乘積,即:M=VXE 式中:M表示激發力量,V表示效價,E表示期望”。弗魯姆通過研究認為,如果活動參與者對認為某項活動能夠產生較高效用,并且預估自己會極有可能獲得這種效果或從中獲益,那么領導者就應該使用這種活動和結果來激勵活動參與者。洛克1968年提出目標設置理論,認為目標的設置能對活動參與者產生激勵和引導作用,并且目標如果明確,活動參與者的績效就會提高,尤其是那種需要“踮一踮腳就能夠著”的目標,能夠產生更高的績效。 美國行為學家亞當斯在其《工人關于工資不公平的內心沖突同其生產率的關系》、《工資不公平對工作質量的影響》、《社會交換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了公平理論,研究回報的合理分配、公平分配及其對活動參與者產生的影響。該理論認為活動參與者會通過主觀和客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獲利益是否公平分配,從而影響其工作學習積極性。他們如果認為所獲利益分配不公,就會產生心理失衡,從而影響生產學習效果。激勵理論的最初研究對象為企業員工,研究目標為通過適當的激勵,激發員工工作激情,產生更大的工作績效。
三、文獻綜述
國內對過程型激勵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上的研究情況如下:
在中國知網上搜索主題題包含“激勵理論”和“教學”的論文時間,可發現論文發表時間跨度從2006年到2019年,共計約為60篇。如果進一步縮小主題詞范圍,將主題詞定為“過程型激勵理論”和“英語”“教學”,可發現論文發布時間跨度從2008年到2017年,共約9篇,整體數量偏少,主要包括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的高倩發表的《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激勵手段研究》,泰州師范高等??茖W校的龐靜發表的《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高職藝術生英語教學芻議》,李爽在《人民論壇》發表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激勵理論比較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彭麗的碩士論文《激勵理論及其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實踐》,齊魯醫藥學院的鞠瑞艷發表的《激勵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浙江農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史紅薇發表的《激勵理論與英語教學的十年回顧》等。
其中,高倩在《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激勵手段研究》中應用過程型激勵理論研究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問題,提出教師要制定切實合理的制度,在獎勵時要遵循公平原則,制定目標要難度適中,符合學生具體需求和實際能力,注意目標的階段性,加強對實施過程的監控;龐靜的《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高職藝術生英語教學芻議》將過程型激勵理論應用于高職藝術生的英語教學,并著重研究了過程型激勵理論中的期望理論,認為英語課必須設法激發藝術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因為藝術生自己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在是否得到公平對待上相對敏感。在具體的課堂設計中,龐靜認為應該增加英語教學的靈活度并提高教學時效性。史紅薇在《激勵理論與英語教學的十年回顧》中研究了激勵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現狀以及應用這一理論的局限性,如教師對這一理論認識不足,對教師激勵不夠,對激勵機制的研究有限等,提出“小班教學”“建立激勵考核機制”這兩個主張。
四、可行性和必要性
但從上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過程型激勵理論的初期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在商業領域,激勵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員工,在這一領域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框架,后來教育界引入了這套理論,將其應用于教學,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在職業教育領域,但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在中國知網搜索主題詞包括“激勵”“動機”“英語”的文章,近十年只有不到20篇,且研究對象分布廣泛,包括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即使涉及到大學英語教育領域,研究對象也大多為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鮮有對英語專業教學,尤其是英語專業分支技能的教學研究。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深,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越走越遠,外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外語教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針對如何提高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基本技能的研究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激勵理論,尤其是過程型激勵理論,對課堂內外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為當代大學生中學習倦怠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除了受到特定社會思潮的影響外,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沉淪”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有效激勵導致。希望本研究能對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讀寫課程的教改提供思路,提高英語專業學生讀寫能力,為培養學生全面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初明雪“當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現狀及激發策路略”,《中國成人教育》,2012.(4)
[2]李晶,孟艷麗“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3]李慧文“多元激勵評價,激活英語教學”. 《職業教育》,2012.(6).
[4]劉茜茜“淺談英語教學中激勵性評價的運用”,《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5]高倩“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激勵手段研究”,《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2(10)
[6]龐靜“基于過程型激勵理論的高職藝術生英語教學芻議”,《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