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璘
摘 要: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農村圖書館(室)應該是為農村人口服務的公益機構,為廣大農村人口的生產、生活、學習和娛樂等服務的基層設施。書屋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融合為廣大農村人口解決看書難,買書難得問題,是提升農民整體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題詞:農家書屋;農村公共圖書館
一、農家書屋成立背景
2019年0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工信部、財政部、廣電總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統籌。農家書屋工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加大政府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障農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農家書屋工程按照“政府組織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創新機制發展”的思路組織實施,把各部門、各地區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類似項目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同步推進,實現資源整合,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國內外各界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捐助,農家書屋建立之后,將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進行管理和運行,具備條件的書屋,政府將鼓勵支持其開展出版物經營活動,通過經營收入進一步支持“農家書屋”的良性發展。工程計劃“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每一個農家書屋原則上可供借閱的實用圖書不少于1000冊,報刊不少于30種,電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種(張),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網絡圖書、網絡報紙、網絡期刊等出版物。
二、農家書屋現狀
我國有悠久的農耕文明,我國耕地面積廣大,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從事農業的人口比重較多。總的來說國情是小農,低技術居多,因為歷史與現實的原因,我國農民素質相對偏低,然而農民素質又決定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實現現代農業,必須要求農民有足夠的文化知識,科技無論何時都是第一生產力,落后的農耕技術嚴重影響新農村建設,使得農村經濟遲遲不能提升。
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農家書屋的建設情況也參差不齊,場地建設和圖書配置不盡人意,圖書配置沒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配置適合當地農民的圖書圖書陳舊、品種單調、內容不豐富,場地也比較簡陋,有些書屋一直停留在始建狀態。在書屋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①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圖書沒有正式的規范管理,借閱手續亂七八槽,造成圖書日漸丟失。有些書屋為了防止圖書丟失,干脆關門。②管理人員不到位。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管理書屋,書屋的開放不定時,村民不能經常看書,久而久之,就沒人去書屋了。圖書更新也很慢,大大影響閱讀興趣。
三、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
農村公共圖書館相對于農家書屋來說,管理更加的專業,藏書量更大,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要求,鄉鎮上要專門設立至少2名的專職圖書館管理工作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農村公共圖書館要逐漸形成區(縣)、鄉、村三級結構合理,運作專業,服務體系優質,不定期組織知識講座、文藝活動等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參與大眾閱讀。提高農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建立起村、鎮、鄉之間文化交流網,潤物細無聲地提高農民文化修養。圖書館建設還可以充分結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成果加速發展電子閱覽室,使農民能更便捷的獲取到更多樣化的文化信息資源。
和農家書屋相比,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是在市政府制定全市圖書館建設的總體方案里的,由縣市、鄉鎮各級政府承辦。圖書館建設資金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開發計劃。農村公共圖書館發揮服務優勢,對農村書屋加強輔導功能,建立業務指導關系,規范農村書屋的制度管理,圖書管理,指導書屋圖書的加工,借還流程規范、標準,通過和書屋的協調把圖書館的服務輻射到村農民讀者中。部分難以維繼的書屋,農村公共圖書館與之合作,提供圖書文獻以及調配還有管理人員,設備等。
目前,農村里的鄉村小學是一個鄉村的文化交流中心,農村公共圖書館和書屋的服務體系結合過程中,可以和學校緊密聯系。學校和圖書館都是教育場所,圖書館和書屋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如果2者結合,最大受益者無疑就是學齡孩子。并且可以因地制宜,農村公共圖書館直接任用學校老師作為書屋的管理者,地方財政對書屋管理者采取發放補貼的形式,這樣既節約人力成本,又調動了管理者的積極性。圖書館、書屋、鄉村小學三者融合的合并了優勢資源,三者也可以良性發展。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鄉村出現了文化斷層的現象,建立農村書屋和農村公共圖書館是抵制暴力文化,垃圾文化的有效手段。改變傳統的農耕技術,加快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空心化的問題。《馬氏家訓》有云:“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當各個鄉村都書香陣陣,閱讀普及家家戶戶,城鄉之間的文化鴻溝越來越小,農村公共圖書館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重要旗幟。
參考文獻
[1]充分發揮農村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中國論文網科技論文
[2]蔣旋新,我國農民素質現狀與農村職業教育對策研究,中國論文網教育論文
[3]蔡惠,章小芳,對農家書屋發展現狀的分析與思考——以福建省南平地區為例,福建省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一期
[4]潘克玲,淺談農村圖書館建設,中國論文網政治論文
[5]論鄉村圖書館建設,第一論文網社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