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萍
【摘要】 ?在新課改的數學教學要求中,明確表述學生要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因此,加強初中數學教學成效對于學生的自身學習是相當重要的。對于我校這類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學校而言,影響學生自身學習成績的非智力性因素多樣而繁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約束也是相當嚴重的。
【關鍵詞】 ?初中 數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70-01
在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影響下,父輩經濟及身份地位的改變,導致學生們對勤奮刻苦、堅韌不懈等中華民族提倡的優良品質缺乏最基礎的認識,競爭與好強的意識較差,生源整體素質水平較差。學生基礎知識與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特別是在學習習慣方面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
(1)對學習的認識不夠,缺乏學習動機,在學習生活中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學習的目的性較差;
(2)學習沒有計劃性,抓過來什么學什么,對學習時間和精力的安排不夠合理;
(3)沒有課前預習與完善準備的習慣;
(4)沒有良好的課堂習慣,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走神開小差,沉迷于異想天開,喜歡講話、做小動作;
(5)學習方法死板低效不科學,課上沒有記筆記強化記憶的習慣,不會憑借工具書與資料閱讀等方式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檢索能力差;
(6)學習態度懶散,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沒有養成,作業出現大量亂寫胡蒙、抄襲的現象;
(7)學習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意志力,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善于逃避,沒有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
針對我校學生的這些情況,為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目的,我校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廣而深地探索研究,決定實施開展“兩案四環”的新式課堂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貫徹“四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筆者將學案、教案“兩案”進行有機結合為“導學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休息思路,著力于融合“教”與“學”為一體,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對于“兩案”融合的導學案,要求其編寫內容準確、結構體系化,導學案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思路清晰,將重難點分散化,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此基礎上,要啟迪學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是會出現在教材上的知識點當中,也會出現在相關習題當中,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學習重視度,達到學習知識和學以致用的雙重作用。
“四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包含自學、展示、點評及檢測四個關鍵環節的教學過程。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學習模式,確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職。只有準確認識到學生與教師在教學地位方面的關系,才能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發展,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滿堂灌”或“填鴨式”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下時代的教育發展。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要能夠實現角色的轉換,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這才是重中之重。課堂是學生們自我索取知識的地方,不是教師“炫知識”的舞臺。研究表明,通過“聽”來學習最終能轉化成掌握的知識,只有總量的5%,這就是學生對很多知識點和題目“似曾相識”的原因,同樣也是低效課堂的根本原因。
“兩案四環”能夠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上課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互相探討的學習新模式,激發師生的創新思維之余更是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
一、對于教學時間的轉變
每堂課實行“10+30”的時間分配模式,即教師講課不得超過十分鐘,剩下的30分鐘交給學生實行自主學習。針對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課而學生被動聽課造成低效學習的問題,控制教師的講授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當中自主學習,進行教學理念部分質的轉變。
二、對于教學空間的轉變
將全班學生以5人為組進行分組。為確保班級各個小組之間的平等競爭與組內成員的互不情況,在進行分組時要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幾個因素,遵循“均衡搭配”分配準則進行分組,讓各個組有種“棋逢對手”的感覺,如此才能增進組員間的協助動力,增強小組凝聚力與自信力,以此來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對于教學方式的轉變
首先,教師制定學習目標,然后設置學習問題,并設定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自學。學生遵從老師和導學案的引導,認真學習研讀教材內容,獨立分析學習,解決老師布置的學習問題,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記錄,最后由組長進行整合并記錄組員學習情況,組織交流與討論,互相交流各自的問題,協同合作將大家的問題盡可能組內解決消化。
其次,“展示”環節是“四環”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基于第一階段的自主學習,將各組不同的學期情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板書演示或口頭交流的形式,將全班的問題進行匯總探討,不拘一格。
接著是點評環節。在這個階段之前,教師要注重觀察同學們在前面兩個階段中已完善解決的問題,而在點評階段,著重講解一些需要補充講解的問題和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引導、點撥學生的形式,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出來問題的解決方法。而課程中的重難點,教師要精講,確保學生們聽懂、聽會。
最后的檢測環節,一般采用“即時練習”的方式來對當堂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即時性的反饋和檢測,能夠及時發現學習紕漏,進而及時“補救”。
四、對于教學關系的變化
(1)教師將由“神采飛揚的主角”身份轉變為“退居幕后的導演”,對課程的預習課策劃、指導,展示課的組織、講解,點評與檢測課的整合、糾偏和總結等任務進行主導,將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大肆放給學生。
(2)不再注重于課程講得“好不好”、“到不到位”、“透不透徹”。
(3)此時的教師真正做起了課程策劃組織者、引導點撥者、協同合作者和反饋追問者的角色作用。
(4)在如此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安安靜靜地“守規矩”聽課,而是打破學習壁壘受,去大膽問、大膽說、大膽地上黑板演示、大膽地組內組間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極具活力,集合于讀、說、議、評、寫幾項學習手段,始終貫穿課堂的學習狀態。
(5)在如此學習模式下,有利于師生共同進步,提升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