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霞 敏莉 魏丹

摘要:目的:探討使用中醫定向透藥聯合耳穴壓豆法治療眩暈患者的療效觀察。方法:將2019年1-11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藥物治療+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中醫定向透藥聯合耳穴壓豆,對比兩組患者治愈率、眩暈評分量表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治愈率、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眩暈評定量表(DHI)治療后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中醫定向透藥聯合耳穴壓豆治療眩暈患者取得較好療效,患者眩暈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對該治療和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中醫定向透藥;耳穴壓豆;眩暈癥;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4.8文獻標志碼:A
眩暈是自覺頭暈眼花,視物旋轉動搖的癥狀,病位主要在腦髓清竅。眩暈多好發中老年人,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且有逐漸加重的可能,嚴重者甚至無法站立或伴有惡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癥狀,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并導致病人出現情緒不穩定,易焦慮、急躁等。常規治療眩暈多為擴張血管、改善腦代謝等藥物治療,本次研究將從中醫適宜技術角度出發,旨在探討中醫定向透藥、耳穴壓豆護理操作應用于眩暈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1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眩暈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14例,女26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61±1.23歲),平均病程10.2天;觀察組男13例,女27例,年齡分布為47~64歲,平均年齡(63±1.53)歲,平均病程7.3天。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藥物治療+常規護理,使用活血化瘀、改善腦代謝、營養神經等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中醫定向透藥聯合耳穴壓豆。
中醫定向透藥是一種通過皮膚給藥的治療方式,通過特定的儀器,產生一定的熱效應和藥物效應,直接從皮膚給藥,使藥物快速到達病灶,避免了口服藥物的胃腸道和肝腎刺激。儀器選取型號為鄭州貴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ZP-A9型電腦中頻治療儀,理療電極片為鄭州市慈安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使用時去掉理療電極片防護紙,將帶有防偽標識面貼于主機透化頭上,另一面貼于皮膚,配合主機使用。選用大椎穴和肩頸穴,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強度選擇11~17,透熱38°~42°,時間設定每次25min,結束后自動報警,每天1次,7d為1個療程。
耳穴壓豆療法,就是將貼有王不留行籽的小塊膠布對準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等動作,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操作時,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皮膚,待干,用鑷子夾起王不留行籽耳穴貼,置于所選的穴位,取穴:神門、枕、交感、皮質下為主穴,配穴肝、脾、腎,并將其粘牢壓緊。留籽期間使用拇指、食指指腹分置耳廓內外側,先做左右圓形移動,找到敏感點后,采用一壓一放式按壓法,反復對壓,按壓的強度根據患者自我感覺而定,不可太過用力,甚至耳廓發熱潮紅,每穴每次按壓2~3分鐘,每天自行按壓3~5次,7~10天為一療程,每2d交替一次,并兩耳交替貼壓。
1.3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眩暈療效評定。治愈:頭暈、目眩癥狀消失,可完全正常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顯效:頭暈、目眩癥狀明顯緩解,仍有輕微視物旋轉、晃動感等癥狀,但并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頭暈、目眩癥狀減輕,但影響正常工作;無效:頭暈、目眩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無法睜眼起身、起床日常生活、工作受明顯影響。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提高10%,見表1所列。
2.2 兩組患者眩暈評價量表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所列。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提高13.5%,見表3所列。
3 討論
近年眩暈病人不斷增多,中醫學認為,腎氣虧虛、痰瘀互結、肝火亢盛、陰虛陽亢等原因都可以引起眩暈。中醫穴位定向透藥治療是通過獨創的非對稱性中頻電流產生的電場,對藥物分子產生定向的推動力,擴張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地透過皮膚快速進入人體,定向作用患者的病灶,具有消炎、消腫、鎮痛、疏經通絡、調節和改善局部循環的作用。該療法從皮膚給藥,藥物直達病灶,降低了藥物對肝腎的傷害等不良反應。人體五臟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對應點,這些反應點就是耳穴。當人生病時,經絡臟腑功能失調,耳廓形態、色澤可發生改變。經過耳穴壓豆將產生的生物信息輸入體內,通過耳與經絡的感傳聯系,舒經氣血、平衡陰陽,使臟腑及人體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對的協調,提高人體組織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的目的。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在空閑時可隨時按壓,對耳穴起到持續刺激作用。其中刺激神門、交感、皮質下可共同調節情志,益氣安神。刺激肝、脾、腎可疏肝解郁、健脾化濕,諸穴合用可調節臟腑氣血、通經活絡,從而達到鎮靜安神、止暈的功效。近年來,我院神經內科采用中醫穴位定向透藥聯合耳穴壓豆治療眩暈癥患者,取得較好臨床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了95%,較對照組明顯升高。由此可見,兩項中醫適宜技術操作簡單易行,安全經濟,無創傷,無副作用,易于推廣,效果優于對照組,患者易于接受,滿意度明顯提高,且未見不良反應,應用于眩暈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4 注意事項
(1)用75%酒精消毒全耳廓,以免感染,若發生感染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
(2)耳廓應注意防水,以免耳穴貼脫落。
(3)掌握耳穴壓籽的適宜癥,對于外耳皮膚感染、皮膚過敏、耳廓有炎癥、潰瘍、皮損,過饑、過累、身體極度虛弱、精神極度緊張不能采用耳穴療法。
(4)每次按壓時間不可過久,以病人能耐受為原則,有特定疾病如心臟病、氣喘、肝功能異常,不可強刺激。
(5)當過度疼痛,影響睡眠時應取下穴位貼。
5 健康指導
(1)患者因情緒激動而誘發眩暈者,應做好說服解釋工作,講明情緒激動對疾病的不良影響,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情緒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態,使患者克制情志變化,使其心情舒暢。
(2)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病室要求安靜、舒適,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避免噪音刺激。
(3)飲食方面,宜少量多餐,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紫菜、綠色蔬菜、菌菇類,少吃辛辣、油膩、過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