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麟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的效果。方法? 遴選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共60只眼)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比較患者治療后視力與眼壓改善,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患者治療后視力與眼壓相比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0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術眼人工晶體均位正,無晶狀體后囊破裂、濾過泡損傷、視網膜脫離、角膜失代償等并發癥,僅4例患者術后出現前葡萄膜炎,給予藥物治療后好轉。結論?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并發癥很少,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手法按摩;中藥內服;產后少乳;泌乳量;泌乳素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是因周邊虹膜和小梁網出現粘連后導致的眼壓升高,進一步影響視力的疾病,該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顯著升高,再加上房角關閉的時間集中在55~70歲,所以常伴隨白內障的發生[1]。現階段臨床對于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治療存在爭議,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雖然能提高前房深度,降低眼壓,但無法改善房角粘連的問題。而另有的研究指出[2],給予單純的房角分離或是聯合白內障手術則能有效改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癥狀。本文對既往收治的60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治療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遴選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共60只眼)為研究對象納入本研究,其中男36例(36眼),女24例(24眼);年齡52~86歲;平均(59.9±7.6)歲。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告知患者及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60例患者均給予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在患者角膜緣12點到2點的部位行以結膜瓣,鞏膜表面燒灼止血后,將角膜緣作為基底行三角形鞏膜瓣,分離透明角膜,在12點方位選擇角鞏膜進行穿刺到前房,并將粘彈劑注入后行環形撕囊,待水分離后行超聲乳化,使用負壓將皮質與晶狀體核吸除,再將內切口擴大,置入人工晶體。再在鞏膜瓣下將小梁組織切除2mm×2mm、周邊全層虹膜切除,沖洗前房,最后縫合鞏膜瓣與結膜瓣,術畢使用復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滴注結膜囊,包扎術眼。術后給予患者復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雙氯芬酸鈉局部用藥。
1.3觀察指標
于手術前和術后3個月對患者的裸眼視力進行檢測,并使用非接觸性眼壓計檢測患者的眼壓,檢測3次后取平均值[3]。并統計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視力與眼壓情況
2.5 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60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術眼人工晶體均位正,無晶狀體后囊破裂、濾過泡損傷、視網膜脫離、角膜失代償等并發癥,僅4例患者術后出現前葡萄膜炎,給予藥物治療后好轉。
三、討論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常見于高齡老人,鑒于該類人群的特殊性,身體機能退化,行動不便,甚至合并各種慢性病,對于手術治療的耐受程度自然下降。再加上手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致盲性高,風險大[4]。常規的抗青光眼手術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再加上合并白內障的患者晶狀體會逐漸膨脹,視力也會隨之下降,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演變成惡性青光眼,造成眼壓增高、術后淺前房等不良反應。若對患者采取兩次手術治療,患者面臨的問題就是重新選擇手術切口,不僅增加了手術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等。所以,臨床推薦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對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晶狀體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造成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因素為瞳孔阻滯,而引發瞳孔阻滯的直接因素則是晶狀體。隨著白內障病情的持續發展,晶狀體會越來越大,且逐漸貼至瞳孔緣,造成虹膜和晶狀體之間出現瞳孔阻滯,前房的壓力逐漸不及后房,造成角膜鞏膜彈性下降,壓力發生代償,周邊虹膜被推向前,而前房角又出現鼻塞,最終引發虹膜膨隆,眼壓增高[5]。
多項研究發現[6],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意義重大。不僅能解決晶狀體導致的閉角型青光眼作用,加深前房,讓虹膜恢復平坦,解除瞳孔阻滯,開放前房角;同時在使用超聲乳化術的基礎上聯合小梁切除術還能引流房水,降低眼壓。術前原本開放的前房角小梁和術后獲得開放的前房角小梁中含有的糖胺多糖會在超聲乳化過程中得到溶解,另小梁網孔擴大,增加小梁網的通透性,提高房水的流出度,同時也使得小梁網細胞分裂與吞噬功能增強。另有研究指出[7],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與眼壓,同時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發現,患者治療后視力與眼壓相比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0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術眼人工晶體均位正,無晶狀體后囊破裂、濾過泡損傷、視網膜脫離、角膜失代償等并發癥,僅4例患者術后出現前葡萄膜炎,給予藥物治療后好轉。與上述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并發癥很少,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孫海浪.PPI聯合GSL術治療晚期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6,35(2):45 -46.
[2]朱若暉.超乳人工晶體植入合并房角分離術對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眼壓觀察[J].醫學信息,2015,32 (41):40-40.
[3]張新立.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并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J].臨床研究,2017,25(9):20-21.
[4]王梅芳,張煒,郁文國.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4):35-36.
[5]熊華.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聯合房角粘連分離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77-78.
[6]謝啟龍,葉小琴,謝禮丹.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的效果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5(5):126-129.
[7]趙學武,單蕾.探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