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慧
摘要:目的:研究綜合康復護理預防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價值。方法 選我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手術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綜合康復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下肢疼痛發(fā)生率、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討論 脊柱骨折患者術后采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綜合康復護理;脊柱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最為常見的是胸腰段脊柱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5%~6%[1],多發(fā)生于男性青壯年。目前臨床上治療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為手術,由于患者術后長期臥床導致下肢活動量減少,靜脈血流滯緩,很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住院時間,為患者及家庭帶來痛苦,所以如何有效的預防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已成為廣大醫(yī)生和患者密切關注的問題[2],本研究選取我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124例進行觀察,探討術后綜合康復護理對于預防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手術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2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4例,年齡15~60歲,平均年齡(42.3±6.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37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5.6±7.8)歲,所有患者均無凝血功能障礙和血栓病史,自愿參加本項研究,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術后長期臥床不能下地活動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情緒低落,護理人員要隨時關注患者的情緒,主動找患者聊天,傾聽患者的訴求,鼓勵患者和治療效果好的病人交流,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3]。
1.2.2健康宣教:護士應指導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推薦吃低鹽、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防便秘引起下肢血液回流受阻。預防壓瘡,保持床鋪干凈整潔,發(fā)現(xiàn)潮濕及時更換,每2小時翻身一次。
1.2.3術后護理:患者術后當天平臥位,雙下肢抬高30cm,有利于靜脈回流,按照向心性原則,護士應每隔2小時幫助患者按摩下肢,每次持續(xù)半小時,還可以鼓勵患者穿彈力襪預防血栓,患者從麻醉清醒以后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每隔2小時一次,每次持續(xù)20~30下,常規(guī)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
1.2.4術后功能鍛煉:術后第一天繼續(xù)幫助患者進行雙下肢按摩,并鼓勵患者繼續(xù)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同時還應進行雙下肢直腿交替抬高,抬高高度為10。~20。,每次15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術后第二天繼續(xù)第一天的鍛煉,直腿抬高高度增加到30。~50。,在患者耐受的情況下進行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患者術后3~7天直腿抬高高度可增加到70。左右,每次50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調(diào)整。
1.2.5疼痛護理:患者在術后可產(chǎn)生劇烈的疼痛,疼痛可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肌張力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護理人員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以給患者聽一些輕音樂或者陪患者聊天,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疼痛發(fā)生率、下肢腫脹度、患者住院的時間以及患者的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0.05差異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果
2.1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和下肢疼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3.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5.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靜脈血栓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靜脈回流壓力下降,血液高凝和血小板增加,靜脈發(fā)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繼發(fā)形成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發(fā)生于下肢深靜脈的血栓,是脊柱骨折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其主要原因為患者長期臥床,下肢活動量減少,加之手術過程中可能對血管形成輕微的損傷,都可能引起靜脈血栓。
本研究通過對124例脊柱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應用綜合康復護理的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6%,下肢疼痛發(fā)生率為3.2%,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8.0%和11.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下肢腫脹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3.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5.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脊柱骨折患者術后采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曉妹,綜合康復護理對預防脊柱骨折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33):119-121.
[2]向慶華,術后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5(3):71-72.
[3]陳培英,綜合康復護理對預防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2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