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
【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髖部加壓鎖定板治療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遴選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1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采取款不加壓鎖定板治療,術后進行隨訪,統計患者骨折預后時間、手術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12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獲得滿意效果,無1例并發癥發生,隨訪時間平均(10.3±1.7)月。經Beaty標準評定均為效果滿意,經Sanders標準評定髖關節功能優10例,良1例,中1例,總優良率高達91.7%。結論? 小兒髖部加壓鎖定板治療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滿意,術后并發癥少,更利于患兒早期功能鍛煉,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髖部;加壓鎖定板;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其發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兒童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幾率較少,創傷機制主要為高能量損傷,治療主要以復位內部定為主[1]。既往對兒童股骨粗隆間骨折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時,患兒術后常見骨折不愈合、下肢短縮、髖內翻等不良反應[2]。股骨近端外側切開后使用加壓鎖定板(locking compression paediatric hip plate,LCPPHP)對患兒髖部進行固定治療是近年來臨床新興的一種治療方式。我院對既往收治的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兒采取了LCPPHP髖部加壓固定,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報道如下,旨在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依據。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遴選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1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例,女7例;年齡3.1~6.2歲,平均(5.0±0.7)歲;左側骨折3例,右側骨折9例;交通傷9例,摔傷2例,墜落傷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粗隆間骨折4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對股骨粗隆下骨折進行分型,其中ⅡA型1例,ⅡB型3例,ⅢA型2例。按照改良Evans -Jensen分型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分析,其中Ⅱ型3例,Ⅴ型2例,R型1例。本次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告知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患兒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根據骨折嚴重程度實施急診手術過后期手術,對多發骨折的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肢體開放性外傷的患者采取急診處理外傷,隨后可同時或延期行股骨粗隆骨折的復位內固定手術。
患兒麻醉后取平臥位于透光床上,墊高患側臀部,將大轉子作為起點,在股骨近端作一外側切口,將部分闊筋膜縱向切開,在股外側肌后側或對股外側肌后側中央分離后將股骨近端顯露出來,根據患兒骨折復位的難易程度與穩定性對骨膜外或骨膜下進行復位。以剝離器對復位進行輔助,直到位置滿意再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骨折斷端,該方式僅限于骨折斷端為橫斷或螺旋形的骨折,若骨折斷端呈現3~4部分骨折,則無法使用克氏針對其進行臨時固定,此時需要以克氏針臨時將股骨粗隆骨折近端進行把持。使用PHP鋼板經切口處將其從骨膜外或骨膜下方插入,讓鋼板盡量貼近股骨近端,隨后行C臂透視檢查確認位置滿意后,再使用2~3顆螺釘植入股骨頸內,植入螺釘前還要確認股骨近端的前傾角,保證螺釘能完全植入股骨頸內且螺釘尖不超過股骨頭骨骺線。C臂透視下確認股骨中軸與鋼板遠端平行后,再以空心套筒和軟組織推開器將套筒植入鋼板螺孔內,鉆孔完成后將螺釘固定鋼板和遠側股骨,并在骨折遠端植入2~3螺釘。拆除克氏針,C臂透視下確認復位滿意后,恢復股骨頸前傾角,同時對切口進行沖洗并逐層縫合。
術后3天內常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根據術中骨折的固定穩定情況采用石膏或支具進行保護,術后1~1.5月復查影像學檢查,若提示骨痂形成后可將外固定拆除在床上進行活動,術后2~3月復查影像學檢查,若提示骨折線基本愈合則可扶拐進行部分負重活動。若3個月后骨折線完全愈合,則可進行完全負重鍛煉,待持續進行2~3個月的功能鍛煉后,患兒可自行正常走路,則結合患兒骨折愈合的情況和家長商定內固定的拆除時間。內固定拆除后的1個月內可在床上進行活動,1個月后行影像學檢查,若提示螺釘孔消失,則判定骨折愈合,可進行行走。
1.3觀察指標
1.3.1影像學評價
采用Beaty影像學標準[3]對患兒手術4周后的情況進行評定,效果滿意:8歲以下的患兒患肢縮短不超過2cm且無延長,冠狀面成角不超過15°且矢狀面成角不超過20°,超過8歲的患兒縮短則不超過1.5cm且無延長,冠狀面成角不超過5°且矢狀面成角不超過10°。效果不滿意:未達上述標準。
1.3.2髖關節功能評價
采用Sanders評分標準[4]對患兒的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評價對象包括功能、行走、疼痛、日常活動、運動和肌力、X射線片評估,各項10分,總分為60分,分數越高代表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其中優:評分55~60分;良:45~54分;中:35~44分;差:不及35分;總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0%。
二、結果
本次研究進行手術的12例患兒術后均獲得滿意效果,無1例并發癥發生,隨訪時間7~13個月,平均隨訪(10.3±1.7)月。所有患兒切口一期愈合,10例患兒經X線攝片檢查提示骨折線均骨性愈合,愈合時間7~17周,平均(11.6±1.5)周。隨訪期間并未發現有感染、股骨頭骺早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并發癥出現,只有1例患兒出現骨折愈合不良、內固定失效,導致髖內翻,后期給予患兒肱骨近端外側鋼板內固定治療獲得痊愈。12例患兒經Beaty標準評定均為效果滿意。經Sanders標準評定髖關節功能優10例,良1例,中1例,總優良率高達91.7%。其中9例單純股骨粗隆間骨折或粗隆下骨折患兒的髖關節功能評定均為優。
三、討論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髖關節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包括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其中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患者,是指股骨頸基底部位到小粗隆水平間發生的骨折;而股骨粗隆部骨折在兒科疾病中的占比確很小,尤其是在兒童骨折中的占比不到1%[5]。從早期對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保守牽引治療到后期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再到現如今開展的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都在強調兒童髖部骨折會伴隨潛在的并發癥,包括骺早閉、髖內翻、股骨頭缺血壞死、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后肢體不等長等,上述并發癥均會對患兒今后的生活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6]。但鑒于骨骼生長的需求,手術操作時不能對股骨頭和大粗隆的骺板造成損傷,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恢復患者股骨近端的前傾角,所以在術中復位和內部定材料的放置時都需要術者高超的手術水平。
傳統的治療方式包括切開復位克氏針固定、髓內針固定、切開復位普通鋼板固定、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治療等,上述方式都具備成功的案例,但每一種固定的方式也存在其相應的局限性。克氏針固定雖然能經股骨頸基底部上方的骨折輕易的固定,但由于粗隆骨折處穿針本身就存在困難,即便是穿針成功后也未必能牢固的固定等,都成了該方式的不確定因素。普通鋼板雖然能可靠的固定,但鑒于鋼板本身不是參照兒童粗隆部骨折進行設計的,所以在放置前需要多次進行預彎,增加了固定的不確定性與鋼板斷裂的風險[7]。粗隆部骨折大多靠近大粗隆骺板,為降低對股骨大粗隆骺板的傷害,采用鋼板固定時也需要與骺板保持相應的距離,造成骨折近端因鋼板本身的設計無法滿意固定。外固定架由于護理不便,容易引發針道感染容易出現松動,患兒家長接受度較低。本次研究采用LCPPHP對髖部進行加壓固定,相比其他治療方式,存在如下優勢:120°鋼板與兒童粗隆部解剖學形態更貼近,不用預彎,也防止了鋼板強度的丟失;此外,近端使用3個鎖定螺釘進行固定,能保證在骨折近端固定位置較小的情況下保證固定的穩定性,而股骨干處設定了3~4個螺釘孔,防止了復位的丟失。鎖定加壓鋼板無需鋼板和骨進行緊密接觸,所以無需對骨膜行廣泛剝離,促進骨折的愈合,幾乎能做到解剖完全復位,防止了并發癥的發生[8]。本次研究發現,12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獲得滿意效果,無1例并發癥發生,隨訪時間平均(10.3±1.7)月。經Beaty標準評定均為效果滿意;經Sanders標準評定髖關節功能優10例,良1例,中1例,總優良率高達91.7%。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小兒髖部加壓鎖定板治療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滿意,術后并發癥少,更利于患兒早期功能鍛煉,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錢馭濤,楊征,高雷, 等.小兒髖部加壓鎖定板治療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1):72-77.
[2]楊德育,蘇在權,黃東海, 等.髖鎖定加壓鋼板與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8,33(8):794-797.
[3]葛夫貴.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與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3):15-16.
[4]許益文,鄭勇,白祥軍, 等.閉合復位經皮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5,12(1):27-29.
[5]陳林,趙友明,王新華, 等.干骺端加壓鎖定鋼板聯合空心釘內固定治療大齡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2):148-150.
[6]陳敏.干骺端加壓鎖定鋼板聯合空心釘內固定在大齡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24):6-7.
[7]李繼剛,馬秋虹,李濤, 等.成人肱骨近端外側鎖定板治療兒童股骨粗隆部骨折12例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0):950-952.
[8]陳敏.干骺端加壓鎖定鋼板聯合空心釘內固定在大齡兒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4(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