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夏

【摘要】目的:評價風險防范式護理實踐于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96例內科住院病人為對象,按照盲選法將其納入實驗組、常規組,各組48例。常規組向內科病人施行傳統護理管理,實驗組向內科病人施行風險防范式護理。評比兩組風險事件出現率、投訴率及滿意度情況。結果:實驗組病人風險事件出現率、投訴率顯著低于常規組,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風險防范式護理運用于內科護理管理中,有利于降低風險事件出現率及病人投訴率,使護理滿意度有效提升。
【關鍵詞】內科護理;風險防范式護理;實踐效果
伴隨醫療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內科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服務要求,但由于護理當中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可能誘發操作錯誤、給藥問題、皮膚壓瘡、意外事故等風險事件。因此,注重加強風險防范管理有助于降低內科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整體質量,加快病人康復進程[1]。本文隨機選擇我院接收的96例內科住院病人為對象,重點探究風險防范式護理實踐于內科護理管理中的具體效果,將情況匯報如下:
1.對象、方法
1.1病例來源
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96例內科住院病人為對象,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齡17-68(42.7±8.59)歲;病程0.5-11年,平均(2.7±0.43)年;其中27例呼吸內科、24例心內科、20例神經內科、19例內分泌科、6例腎內科。按照盲選法將其納入實驗組、常規組,各組48例,將兩組基線資料予以比較,未發現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向內科病人施行傳統護理管理:日常護理中,護士加強和病人的交流、溝通,注意緩解其負面心理;給予飲食指導和運動干預,保持病區、病房整潔干凈;落實基礎護理的相關工作。
實驗組向內科病人施行風險防范式護理,詳細內容為:①總結內科護理管理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匯總并分析內科臨床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從多角度、全方位入手找出誘發風險事件的原因,將相關因素歸納如下:護士風險防范意識較弱、護患溝通不足、護理技能有待提高、執行能力欠缺、責任心不強等。
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擬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管理措施:積極完善內科風險護理的管理制度,對全內科護士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技能與專業知識培訓,著重提高內科護士風險意識、護患溝通能力、法律法規知識掌握率及專業操作技能等,并注重增強護理人員的職業責任心,盡量避開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同時,為確保風險管理各項措施真正落實到位,系統培訓后應制定風險事件獎懲制度和完善護士考核制度,將個人績效和護理表現掛鉤,督促每位護士重視風險防范工作,起到規避風險事件的積極作用。②注重開展心理疏導干預。護士病人的負面心理應給予及時干預,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盡量消除病人的心理壓力,有效緩解其緊張、不安、抑郁及抵觸等不良情緒,使病人以積極心態面對后續治療,增強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另外,護士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知識,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用藥方式、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并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③完善用藥制度。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遵照“四查十對”制度對病人進行藥物治療,各名護士之間形成良好的配合協作關系,共同做好藥品管理質量控制工作。配藥工作由2名及以上的護士負責執行,用藥前反復核對所用藥品,并檢查藥物保質期,遵醫囑進行配藥、滴注用藥過程中要設置警示牌,隨時觀察病人用藥后的效果,如果出現異常反應,要即刻告知醫生,避免用藥失誤而誘發醫療事故。④保證病區環境安全。部分內科住院病人存在神志不清、行動不方便等情況,這類病人必須遠離危險物品,防止出現危險事件;在病床上增設防護欄,避免病人由床上跌落而引發摔傷;對于較滑的地板要鋪設防滑墊,以免病人因滑倒導致意外發生。⑤加強生理護理及飲食指導。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局部組織壞死,護士要指導家屬為其進行局部按摩,并協助病人翻身,保持舒適臥床體位。與此同時,護士針對不同病人的病情狀況,為其制定合適的飲食食譜,通常情況下,病人宜進食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并指導病人盡早進行康復鍛煉,但需在家屬陪同下開展適量運動,確保鍛煉期間的安全,將內科護理風險降至最低,以加快康復進程。
1.3效果指標
記錄兩組風險事件(包括操作錯誤、意外事件、給藥問題及病人皮膚壓瘡等)出現率、病人投訴率,并以發放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的形式調查病人對兩組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數數據表達為 (n/%),計數數據對比經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實驗組病人風險事件出現率、投訴率顯著低于常規組,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細指標數據見于表1:
3.討論
內科為臨床出現醫療風險事件較多的一個科室,多數病人的病因復雜、病情進展較快,致殘率、死亡率均較高,若護理不當很可能引發護患糾紛。故此,為避免出現內科護理風險事件,我院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通過總結護理風險事件的影響因素,制定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應對措施;對全內科護理展開系統的專業培訓,并積極完善護理考核制度,旨在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專業操作技能、護患溝通能力及法律意識等,進而有效規避風險事件,提升內科護理質量[2]。
此研究結果中,實驗組病人風險事件出現率、投訴率顯著低于常規組,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由此表明,風險防范式護理運用于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有助降低風險事件出現率及病人投訴率,使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程喜花.內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的防范與處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0):209-210.
[2]徐秀英,陳志燕,朱黎幸.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05):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