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增榮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增長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交通事業也在不斷向前發展,對工程建設的質量標準與要求越來越高,而公路路橋工程建設中軟土地基對工程質量影響頗大,必須要對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引起足夠的重視,保證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確保我國交通事業穩步的發展。文章探討了路橋工程軟土地基質量控制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路橋工程;軟土地基;控制措施
在路橋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軟土地基,在這種情況下,應針對各種不同的地質情況,選用有效的地質處理技術,以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提高路橋工程的施工質量,有效降低路橋工程投入使用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一、路橋工程軟土地基的主要特點
軟土地基主要就是指結合建設部軟土地質勘察規范標準,天然水含量不超過液限、符合孔隙比值不超過1.01,然后主要是以灰色為主的細小顆粒土質。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出,軟土地基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特點:第一,抗剪強度比較低。這種抗剪強度與加荷速度、排水固結條件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排水情況下,軟土地基的固結程度和抗剪強度通常呈正比,如果固結程度降低,那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同樣會跟隨著降低;第二,壓縮性強。軟土地基的壓縮性會隨著液限、天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這正是軟土地基承受較大荷載發生變形的主要原因;第三,穩定性差。在天氣比較惡劣的時候,軟土地基會出現自然沉降的情況。同時在工程投入應用后,也會因為各種荷載而出現不均勻沉降。所以軟土地基時常被路橋施工人員當成是一種重要的病害。如果不處理好這種病害,那將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1]。
二、軟土地基對路橋施工的影響分析
(一)路面的侵蝕影響
部分路橋施工企業在實踐中由于對軟土地基科學處理不夠重視,且相應的處理工作開展缺乏針對性,導致路橋施工中路面受到了侵蝕影響,間接地加大了路橋施工問題發生率。某些路橋施工作業進行中,由于碎石、水泥等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天氣因素的影響,且軟土地基處理工作開展不及時,致使雨水沖刷影響下對路面質量產生了潛在威脅,引發了路面侵蝕問題,給路橋應用效果造成了不利影響;另外,一些路橋施工企業在實踐中由于對軟土地基產生的影響考慮不充分,且在路面施工中受到了腐蝕性材料的影響,且在自然降水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降低了道路橋梁路面施工水平,導致其質量方面缺乏保障。
(二)沉降問題
伴隨著雨節的到來,因為降水量的驟然增加,此時,最容易發生軟基沉降現象,如果沉降面積較大,就會對周圍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線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路面的硬化
在實施路橋施工計劃的過程中,受到軟土地基處理不科學的影響,會出現路面硬化問題,給路橋施工質量水平提升中帶來了制約作用。具體表現為:第一,路橋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其材料存在質量缺陷、混合比控制不當等,導致路面出現了膨脹及沉陷現象,進而會引發路面硬化問題,降低了路橋施工安全水平;第二,受到路面硬化的影響,致使路橋施工效益及質量缺乏保障,會給其應用過程中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加強軟土路基處理技術使用,給予路橋應用中的安全性能優化相應的技術支持[2]。
三、軟基技術的前期準備工作及現場處理
軟土地基在整理施工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一定要做好相關技術的前期準備,并且確保可以在現場施工當中,緊急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全面對軟土地基進行了解,了解整體施工過程當中,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每一個問題進行方案的預處理。充分了解整體施工環境以及地質條件,結合路橋工程具體的施工情況,選擇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法。在前期考察施工現場的過程中,做好相關調研結果的記錄,針對記錄的結果融合地質整體條件,選擇適當的技術人員進入現場工作。對整體施工方案進行環節細化,通過合理引進施工技術和相關工作人員,盡最大努力降低整體路橋工程的造價成本。
四、路橋工程軟土路基的處理技術方法
(一)添加劑法
在處理路橋工程軟土路基時,通常會采用添加劑法,尤其是地基中多為粘性土時,將添加劑施加于表層當中,能夠對其壓縮性進行優化,增強地基的強度。添加劑法的運用,能夠避免大型機械設備行走造成的路面塌陷等問題,而且有利于填土固結能力與穩定性的增強。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等,是幾種較為常見的添加劑,在使用中應該對配合比和添加劑性能進行檢測,以增強軟土地基的處理效果。
(二)強夯法
強夯法主要是通過物理作用,改變軟土路基的性能,使其滿足路橋工程建設的要求。尤其是在碎石、低飽和粘性土、粉煤灰和粉土等地質當中,強夯法的應用較為廣泛。土層厚實度會在起重機械的作用下而得到明顯提升。由于強夯法在施工中會產生較大的噪音,因此在應用該方法時應該做好隔離工作,或者對施工時間進行合理安排,避免影響人們的正常休息。對于夯沉量的計算,是采用強夯法處理軟土地基的關鍵環節,在此過程中應該合理使用水準儀。及時清理待處理地面的雜質,并進行推平處理,選擇合適的錘重與落距。
(三)換填法
如果軟土深度在0.5-3m之間,可以采用換填法對其進行處理。拋石擠淤法、開挖換填法和爆破排淤法等,是幾種較為常見的換填法類型。在積水較多的洼地當中,通常會采用拋石擠淤法,能夠有效應對排水困難的施工特點。應該在路堤中間位置開始施工,能夠對淤泥進行有效排出。橫坡存在于軟土當中時,應該先對高側進行拋石處理,再對低側進行處理,增加低側中拋石的數量。在完成壓實處理后,應該開展反濾層施工并進行填土處理。如果淤泥存在較大的稠度與厚度,此時可以采用爆破排淤法進行處理。而開挖換填法則適用于軟弱表層地面的處理中,具有施工便捷的特點。在進行回填時,應該根據具體施工情況選擇合理的材料,并控制挖填深度不超過2m。
(四)排水固結法
在路橋工程建設當中,通過鋪設一定數量的排水通道,對軟土地基中的積水進行處理,這就是排水固結法的主要應用方式,在施工中也較為常見。軟土內部控制得到有效控制,路基穩定性與牢固性得到增強,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是排水固結法中常用的兩個工作系統。在對軟土地基處理現場進行嚴格勘察后,運用逐步分級加載預壓和事先加載預壓的方式,固結軟土地基中的孔隙水,路基的抗壓強度會得到明顯提升。
(五)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法
將水泥攪拌樁應用于路橋工程的軟土地基處理當中,可以發揮樁身的強度優勢,降低軟弱土質對施工質量產生的影響,其施工成本較低。尤其是在粉土、粘性土與淤泥質土的處理當中,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法的應用較為廣泛。首先應該對攪拌機的進入深度進行科學計算,這是保障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法施工質量的關鍵前提。在軟土地基中加入固化劑,使其與軟土進行充分混合。在此過程中應該選擇性能可靠的深層攪拌機械,確保攪拌的均勻性。兩者在化學作用下,會促使原有軟土產生硬結,促進其強度的提升。
五、結語:
總之,只有結合具體的施工條件,對軟土地基的類型與危害程度進行深入分析,才能確定合理的處理技術方案。上述處理技術方法的特點存在差異,而且應用方法有所不同,有時需要對幾種處理方法進行綜合運用,以消除軟土地基對路橋施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幸.施工中有關軟土地基處理策略研究[J].科技風,2019(2).
[2]趙陽.公路路橋施工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探索構架[J].中國標準化,2018(10).
[3]王茜.市政路橋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