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蘭
【摘要】新形勢下,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以及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為一個人接受學校教育的開始便是幼兒園教育,因此,良好的學前教育將對幼兒的人生觀念培養會產生長期的影響,以推進其人生道德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的初步形成。其中,游戲與課程的整合更是學前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兒只有在學中玩,然后在玩中感知社會,才能有效地形成正面的價值觀、人生觀。本文則從多方面論述了學前教育過程中游戲與課程的整合策略,以期在未來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整合
幼兒園教師在一天的生活當中,不僅要讓幼兒學習到知識,還要將教育內容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通過游戲引發、促進、生成幼兒的學習與活動,將游戲作為幼兒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將游戲作為課堂上生成性的課程內容。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觀察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學習需要,創新教學方式,使課程內容生成于游戲之中。所以,幼兒教師要用整體、系統的方式看待幼兒園游戲、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創新幼兒教育過程中游戲與課程的整合策略。
一、課程和游戲整合
當前,幼兒園教學課程要結合兒童實際,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幼兒從小就會在家中接觸手機、電視、平板等電子設備,其中短視頻以及圖片等都在傳輸與現實不符的價值觀,影響幼兒的正常心理發育,因此,幼兒園教學課程要結合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幼兒園教師不能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激發他們的童真本性,他們將會出現無法區分現實、易沉浸虛擬世界之中的現象,更嚴重的還會造成與其他同學的溝通障礙。因此,幼兒園教學課程要結合兒童實際,要結合廣大幼兒園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的廣泛共識。在當前新教育目標的要求下,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兒童教育要求,要求教師圍繞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游戲教學。游戲貫穿于兒童的整個童年,適當的游戲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協調性、觀察力以及思維能力,還能幫助幼兒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其優越的教學實用性目前也被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推崇。試想一下,如果教學沒有聯系實際,而只是單純地進行說教,教學效率低下且生硬,學生不會去動、不會去觀察、不會去思考、不會去合作、不會去創造,那么他們會形成孤獨、自私、封閉的心理。因此,全面推進與時俱進的、貼合實際的幼兒游戲教學方式,促進當前幼兒身心的全方位發展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為之思考。
二、結合區域游戲
幼兒園課程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年齡較小、思維邏輯單一、心理活動簡單。因此,一些簡單的、貼合兒童實際生活的游戲能夠讓幼兒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并形成深刻的認識。“角色互換”就是一種很有效果的課程游戲,如有的小朋友喜歡在家里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教師就可以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讓幼兒扮演爸爸媽媽,教師扮演幼兒,讓“小爸爸媽媽”去模仿照顧小朋友的一天,從而讓幼兒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游戲過程中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正確的引導。引導對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教育工作者具備好的教育理念有時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反之,如果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持負面、消極的教育理念,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個體。積極的教育理念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在教學過程中溫柔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師者,父母也。幼兒教育工作是一個良心工作,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心,要不斷地去學習提高自己,要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深入研究幼兒心理活動特點,滿足幼兒心理活動需求,以此來保證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能得到的身心發展需求。
三、結合課外活動
教育不只在教室中,還應在教室以外的世界中。教育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幼兒教學以玩為主的學習階段,玩顯得尤為重要,要懂得怎么玩,要學會玩。幼兒如剛出土的芽苗,身心各方面都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教育尤為重要。
說到教育,應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在家庭里,父母日夜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極其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所以作為父母,也應提高自身素質,如此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學校里,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教會孩子學習,還要教會孩子玩。玩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益處。玩可以使孩子學會各種技能,玩可以使孩子變得聰明、變得健康,玩可以塑造孩子活潑可愛的性格,玩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但是在玩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孩子的玩進行引導,解決孩子之間發生的各種問題,讓他們學會寬容理解、團結友愛、互助分享,避免他們養成自私、狹隘、斤斤計較的性格。教育不僅是教書,還是育人,不僅要教會孩子學,還要教會孩子玩。書教給他們的是知識,是理論,玩教給他們的是實踐,是做人,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一個好的教育,就是要學與玩結合。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要會學,還要會玩。因此,在教室以外的環境中,進行幼兒游戲教導刻不容緩。由于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通常離不開游戲,而只有相對合適的運動量才能將其旺盛的精力以及對世界強烈的探索欲望進一步平息,因此室外活動游戲激發的不僅僅是孩子的運動能力,以及他們的運動協調性,更深層的是可以從多方面使他們對世界形成認識,使他們在室外活動中了解安全和危險的區別,從而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己。
四、貫穿日常生活
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接受教育,即家庭教育。到了適齡階段,進入幼兒園便開始了系統的學校教育。幼兒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包括對孩子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教會孩子吃飯、穿衣、系鞋帶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教會孩子懂禮貌,教會孩子讀書寫字、玩游戲、懂分享等。幼兒園是一個小型的集體,不同于家庭中幾個家長圍一個孩子轉的情況,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就要適應集體生活的規則。在這個集體生活中,有利于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和性格的塑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一個好的教師,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性格。這背后其實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極高的要求。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工作者要有足夠的耐心、不厭其煩的態度和較強的組織教學能力,能夠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教學。游戲教學就是一種幼兒比較感興趣、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良好的游戲手段能讓幼兒更容易理解其中含義,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五、在戶外活動中將課程和游戲相整合
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中,戶外活動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對于砸沙包、跳繩、踢毽子、鉆山洞等戶外活動,教師可以將這些戶外活動都滲入有趣的游戲,增加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將戶外活動融入游戲的形式,能夠發展學生的攀登、爬、跳各個方面的能力,將活動與游戲相結合能夠使戶外活動更加有意義,發揮出更多的教育價值。
六、在一日活動中將課程和游戲相結合
如果將游戲和教育結合在一起,教學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寓于一日活動課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一日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幼兒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融入幼兒園生活中去,將游戲與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將幼兒的學校生活滲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在學生午餐、午休、排隊放學、上下樓梯、課間休息等活動中,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培養良好的習慣。
七、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游戲與課程的整合應該被社會以及家長、教師廣泛關注,其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在幼兒本身,幫助他們樹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化正能量的價值觀,核心根本更是全社會共同努力,將當代先進教育理念融人對孩子的學前教育之中,以在未來全面激發我國青少年的整體能力以及道德素質,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張莉.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