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要】信息素養是現代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語文課堂內外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策略:明確信息的搜集目標;指導查閱文獻資料方法;提高信息處理、信息活用的能力;培養共享信息的意識。
【關鍵詞】語文課堂;信息素養;信息搜集;信息處理
一、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處理信息的現狀
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新的信息時代對學校教育的沖擊非常有限。語文課堂上所呈現出的現狀就是學生圍繞主題搜集的信息非常單一,往往只有少量文字資料,對于圖片、音像或其他資料的搜集往往棄之不顧,或者視而不見,甚至隨便拿一本參考書充數。在交流信息時,學生往往都是照著資料一字不落地念,有的資料內容大而雜,泛泛而談,有的資料比較深奧、乏味,不少學生自己根本就沒有讀懂,交流時也就無法吸引其他學生傾聽的熱情,更何談共同研究的興趣?綜上所述,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學生處理信息的現狀基本起不到培養獲取、評估、分析、加工和活用信息能力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意義
傳統教育培養的人才以知識型為主,他們接受的傳統教育,專業知識狹窄,正逐漸被新的知識信息代替。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長,文獻資料不斷涌現,新知識日新月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素養的標志。錢學森對未來教育做過如下論述:“未來教育=人腦+網絡。”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的學生具備一定水平的信息能力才能在信息的浪潮中游刃有余,越早學會處理、運用信息,就越是先人一步。語文課堂上所培養的信息處理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的信息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小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小學生將課堂內搜集的信息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并且將課外搜集的信息補充于課堂教學,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實效性,已經是當務之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僅是完成語文教學目標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必備素養的需要。
三、培養學生信息搜集,處理能力的策略
我根據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條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目標,分清層次,制訂計劃
讓學生學會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再學習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認為指導學生搜集信息時一定要培養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搜集。確定明確的搜集目標,也就是說在學生搜集信息前,教師要先告訴學生查找什么樣的信息,讓學生學會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的搜集。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說名道姓》這一語文活動時,第一步先確定目標:對照《百家姓》整理自己知道的不同姓氏的名人,并用表格統計其姓名和朝代,以及信息的來源。
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平常的字音在做姓氏時讀音不同,比如“區”“仇”“解”,因為有具體的名人例子,學生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印象。第二步,我將他們分為幾個小組,確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親戚、鄰居、同學、歷史名人等,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領取任務,搜集資料。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有章可循,搜集的內容一下子就豐富起來了,為下面的學習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拓寬渠道,擴大范圍,明確方法
1.指導查閱文獻資料。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文獻資料的積累可以說浩煙如海。所以要利用圖書、報刊(即文獻資料)等進行信息的搜集關鍵在于教師的指導。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正義必勝,包括《盧溝橋烽火》《半截蠟燭》《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幾篇課文,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故事,而戰爭已經離孩子們很遠。我和學生一起討論制訂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查閱方案。第一,要確定搜集的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要了解資料的類型。不能僅限于圖書,只要是文字、圖片、音像資料都可以廣泛地去搜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學會查閱的方法。我帶學生利用閱讀課參觀了學校的圖書館,每人按要求借閱一本書。這次參觀,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圖書資料分類知識,讓他們看書名題目找出與主題相關的書,最后查出目錄快速找到頁碼。這些找好的信息可以拍照,可以復印、摘抄。雖然利用文獻資料來搜集信息簡便實用,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必須讓學生學會怎樣去搜集,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現代社會是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想快速獲得信息,就不能忽略網絡這個最快捷的查找手段。例如,我在教學《軍神》時,就對學生進行了上網方法的指導和培訓:劉伯承因為意志堅忍不拔,被沃克醫生稱為“軍神”,其實他還有很多尊稱,如“編外參謀”“武神”“革命軍人”“教書先生”等,這些尊稱的含義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建議大家回家上網搜索信息。我向學生推薦了全球著名的信息搜索引擎“Coogle”和“百度”。在查找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查找結果內容再進行對關鍵詞進行修正,修正有些名稱專業表達方式,因為最開始搜索我們的表達不一定準確。這種方法易于掌握,而且省時高效。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搜索信息的方式值得提倡。
(三)加強指導,提高信息處理和活用能力
學生搜集的信息最終是要運用的,所以指導學生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指能對搜集的信息進行閱讀理解、歸納、分類、鑒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搜集完信息后,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出現了重復信息、與活動無關的信息或者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信息問題。所以,我重視指導學生學會有效地分析和處理信息,這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緊密結合了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理解”“運用”“思維”“審美”的能力。在學生搜集大量的信息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處理。
如教學習作《動物名片》時,有的同學搜集到某種動物的信息與習作無關,比如該動物的其他名稱、生活環境、養殖注意事項等,與本課的側重點:外形特征、特殊本領等毫無關聯,應當刪去。而在進一步閱讀的過程中,我帶著學生學習范文后發現,我們只需要抓住動物最重要、最突出的2~3個特點來寫,所以課前準備的多頁的信息資料,經過閱讀、比對、篩選,最終只需要留下200字左右。大部分學生最終能確定自己習作中所要表達的要點,配上合適的圖片,形成了圖文并茂的動物名片。
(四)培養共享信息的意識
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所搜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集體共同搜集的信息才是豐富、全面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資源共享。教師要注意創設交流、合作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調劑,達到資源共享。我在教授習作《寫一篇關于古詩詞的研究報告》時,讓研究同一首古詩的同學形成自然的學習小組,一起交流資料,互通有無。這樣學生在信息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達到信息共享,就能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雖然對三年級孩子來說,研究報告看起來難度挺大,但人多力量大,因為共享資料,孩子們掌握了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再按簡單的步驟處理信息,將專業的知識與有趣的故事、精彩的點評結為一個整體,一篇篇精彩的報告讓人嘆為觀止。
四、結語
總之,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人文性、開放性,是互聯網時代學生必要的技能,也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培養信息素養,讓學生擁有合作的精神、成長的體驗、探索的樂趣、創造的激情,從真正意義上把我們的語文課堂打造成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竇繼紅.運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C].數字化教學探索與創新——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17.
[3]盛宏.讓信息素養為課堂增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 (18).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