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伴隨我國教學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愈發注重高品質教學模式的建立。“支架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時代教學手段,其核心概念在于通過培養學生作為學習主導者,采用分解教學的手段搭建知識框架,讓學生提高理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定支架”“建立支架”“撤除支架”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知識要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潛在水平。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一、創建情境,指定學習目標
支架教學建立的著重點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存在真實性與邏輯性,但同時不能硬性規定對于真實學習情境的要求,不然會造成學習的低效,形成教學阻礙。由最近發展區理論延伸出的支架式教學,其聯系重點在于與學生知識水平保持一致狀態,促進新知識理論的建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定學習目標,實際上是為學生提供一個獲取知識高點的評判標準,設立教學支架制高點,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了解學生正處于何種狀態,明確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孔乙己》文章中先構建情景及概念,文章主題思想的主要人物,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故事情節概括,當時的自然環境與社會背景。其次,教師通過設立探究式問題的方式讓學生自由思考,自我總結。如高潮部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飯店遭人恥笑的場景,通過側面描寫丁舉人的橫行霸道與心狠手辣反映出什么?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遭遇悲慘,其用意為何?又揭露了怎么的社會罪惡?
二、設立支架,獨立學習與合作探究
獨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學的核心,當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教學與自主思考的形式,結合相關資料,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例如在《少年閏土》一文中對“刻畫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身心變化,其用意為何?原因為何?”這一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從原來的頭戴一頂小氈帽到眼睛腫得通紅,臉色灰黃,刻著許多皺紋的石像;由原來的活潑健康、聰明熱情、見多識廣、講起農村見聞來滔滔不絕的農村少年到勤勞質樸卻生活困苦、麻木遲鈍、愚昧落后的木頭人,作者這樣描繪的目的是通過閏土的變化來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迫害與腐朽,還是現實社會的時代變、國家變更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探究的同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嘗試與人溝通合作發現真理,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與人交流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三、構建評價機制,烘托學習氛圍
在支架教學的基調之上,通過構建一種合理的教學評判機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建立評判機制時,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自己體會學習的意義與價值;其次,教師要通過適當的言語或獎勵、獎章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學習能力。此外評價形式也可以是學生自主評價小組組員相互評價,使學生在激烈的小組辯論中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在團隊協作中完成學業目標。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通過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寫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或是揭露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的封建教育的批判?組內互相評判分析,建立高效的學習氛圍。
四、結語
支架式教學的設立為學生建構了知識要點的框架,有利于教師專業技能的普及,使學生在引導中探尋真理,開創無限的可能性。就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水平來看,教師們還有很長一段創新的路要走。要想讓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新模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創新,通過改變學生舊的學習樣貌,從而讓學生整體語文學習水平得到全面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珊.教與學的有效互動 簡析支架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