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倩
【摘要】習作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習作訓練,所以其表達相對單一。課外閱讀是提高習作興趣與進行習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手段,課外閱讀與習作訓練密切結合,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多元習作表達能力的提升。本文對習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學生多元化習作表達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課外閱讀;多元習作表達;策略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延伸,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多元習作表達能力的提高,改變小學習作中學生因缺乏習作興趣、寫作素材匱乏等而導致學生多元化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現狀。所謂多元化表達,就是學生在占有大量寫作素材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靈活多樣的表達形式,增強文章的表達力與感染力,更好地表現文章的情感與思想,達到促進學生習作綜合能力提高的目標。
一、小學生語文習作的現狀
(一)習作興趣不高
小學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寫作,而由口頭表達轉變為書面表達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書面表達對于語言的精練程度、語言表現力、語言的多元表達等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高,對事物缺少全面認識,面對習作這一相對復雜的表達形式,學生興趣不高,產生畏難情緒,不能有效掌握寫作技巧,這對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習作教學的有效性難以提高。
(二)習作素材積累匱乏
寫作素材的匱乏導致了學生寫作范圍的狹小。小學生處于知識掌握的初級階段,而習作是多種知識與寫作技能綜合運用與表現的結果,缺乏習作素材的寫作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然學生想法很多,但是難以選擇合適的素材作為表達的載體,這種現狀阻礙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實踐證明,小學生的習作材料多來白課外閱讀,而目前主要是依賴學生的課內閱讀來提高寫作技能,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需求,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學生多元表達能力偏低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階段,而且處于習作訓練的初步階段,其寫作表達能力欠缺是造成他們對寫作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加上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只圍繞考試內容,閱讀內容僅限于教材,學生的知識視野得不到有效開拓,內容單調無味,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被動接受訓練,學生多元表達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鍛煉。
二、以有效的課外閱讀促習作多元表達策略
(一)激發學生習作多元表達興趣
習作是學生從三年級就接觸的學習內容,小學三年級是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階段,這時對學生要求寫作的字數一般在200字至300字,而單純依靠課內閱讀,小學生的多元表達能力就難以得到提升。在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重要階段,興趣是支持學生多元化寫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動力,而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常常不滿足于課內教材的閱讀,而對課外閱讀有著濃厚興趣。一篇篇文章故事性很強,并且富有童趣,吸引著學生全身心投入閱讀。
對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從閱讀中學習習作表達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習作多元表達興趣。如在讓學生選擇校園內的景物進行習作練習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課外閱讀過的《頑強的小草》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對于秋景的描寫,讓學生選擇其中表達秋景的詞匯,思考有哪些喜歡的表達秋景的句子,對于學校景點的描寫可以借鑒哪些詞匯,學習哪些句子,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借鑒讀物進行寫作,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可以在小組內進行習作交流,重點對表達方式進行評價,如探討某個詞匯運用是否恰當,某個句子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效果如何。通過探究,激發了學生習作多元表達興趣。
(二)注重習作多元素材的積累
習作素材的積累是基礎,沒有豐富的素材作保障,學生的習作就難以進行與開展。而課外閱讀是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渠道。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文章素材的閱讀,以廣泛積累多元化的習作素材,開闊學生習作視野。同時,要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轉變為一種閱讀習慣,這就需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因為學生課外閱讀多數時間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對此,可以進行家校合作,讓家長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監督。每天學生要寫出閱讀題目,可以選擇書目中的一個小故事,但是必須閱讀完結之后再進行寫作;每天要堅持至少10分鐘的閱讀時間,閱讀書目要適合學生閱讀,并且對寫作素材的積累有著重要作用。
閱讀時需要姿勢端正,由家長監督其閱讀中出現的錯誤,并且要及時給予矯正。學生閱讀完畢后,家長要簽注意見。此外,教師要向學生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閱讀是學生成長中汲取營養并且為自身習作吸取多元素材的過程,但是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的鑒別能力不高,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及多元化表達能力培養的需求,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閱讀讀物,讓學生讀好書,積累多元素材。
教師要參考教學大綱的要求,向學生與家長推薦相關優秀閱讀書目,如《動物趣事》《大耳朵先生》《木偶奇遇記》《格林童話選》《安徒生童話選》《成語三百則》《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歇后語全集》《西游記》等課外閱讀書籍。同時,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多元素材的積累,讓學生邊閱讀邊積累,把文章中優美的詞匯、段落等記錄在筆記本上,并且在閱讀中隨時翻閱消化,讓學生把積累當作一種趣味性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課外閱讀習作比賽、故事會、誦讀比賽等,促進學生對多元化素材的消化與運用。
(三)注重多元素材的運用
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這只是促進習作多元化表達的基礎環節。要使學生形成習作多元表達能力,還需要通過習作實踐使多元表達內化為一種能力與習慣。首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閱讀筆記的習作訓練,讓學生通過閱讀寫作閱讀體會,練習情感表達的方式方法。其次,隨著閱讀的深入,還要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日記包羅萬象,其中的描寫、抒情、敘述等都可以在日記中體現與得到訓練。
在寫作日記的時候,教師要對其進行格式的指導,然后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日記寫作。在此期間,教師要防止學生把日記寫成流水賬的現象,要教會學生如何磨煉語言,要重點突出,體現敘述的重點,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外閱讀所掌握的習作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學生閱讀了《動物趣事》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我喜愛的動物”為題進行習作練習,習作的重點是對動物進行外形描寫,以掌握描寫的表達方式;學生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以“海上漂流”為題,展開想象,讓學生進行曲折的故事構思,提高自身對故事情節的設計與故事敘述表達能力;閱讀了《歇后語大全》時,教師要針對學生掌握的素材進行相應訓練,讓學生在習作中運用歇后語增強語言的表現力。這樣富有針對性的習作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習作的多元表達能力,最終學生就會白覺運用多元化的表達,使自己的文章增色并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三、結語
小學習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元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習作綜合能力的關鍵。習作的多元表達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學生對習作產生興趣并且在豐富素材積累基礎上的,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理解多元表達的重要作用,并且根據學生多元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習作充分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習作多元化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海清.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 10).
[2]宋娟娟.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7( 26).
[3]朱明達.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外語文(上),2016(19).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