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教育考試制度的不斷變化為我國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在中考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語文、學好語文,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姿態迎接中考,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把握中考要求,從中考背景下探析初中語文教學新策略。
【關鍵詞】中考;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考相較于小升初的考試更為規范、更為重要,是許多學生面臨的第一個大考試,這無形之中給了學生很大的學習壓力,給了教師很大的教學壓力,在中考背景下如何開展有效的初中語文教學也成了初中語文教師的工作重心。為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有效參與語文學習,在語文學習中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教師就必須根據中考新要求變革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在求新、求奇、求趣、求效的前提下建構初中語文教學新課堂。
一、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現狀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大部分教師、學生將中考的分數結果作為衡量自己教學情況、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這導致初中語文教師和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現狀并不樂觀。
從教師角度而言,語文教師為了在固定的時間內將知識系統地傳遞給學生,在實施語文課程教學時更傾向于采用“講授法”實施課程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導致學生在完全灌輸下被動地進行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初中語文教師以分數作為判定學生的標準,分值化教學導致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習壓力,因此無法實現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
從學生角度而言,“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成為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真實寫照。很多學生為了獲取更高的分數強加給自己壓力,無條理地背誦、默寫、復習,讓語文課堂逐漸僵硬,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也逐漸機械化,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也大大下降。
二、中考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新策略
由于對中考的錯誤認知,導致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上述問題。要想有效轉變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充分認識中考,在中考背景下探析初中語文教學新策略。
(一)側重基礎知識教學,發揮學生主動性
考場如戰場,但戰場上并非完全依靠武器才能打勝仗,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有沒有“武力”,也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是否到位。綜觀中考語文的考查內容,基礎知識占據70%的空間,這也決定了教師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時要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教學上,并在此基礎上突破“疑難雜癥”,才會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公,且基礎知識的學習大多靠學生自覺。所以,教師要在語文教學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例如,在針對語文教材中的字詞、字音、字形等方面的復習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記憶情況做好歸納、總結,可以讓學生制定“錯題字詞本”,將不熟悉、常遺忘的字詞都記錄在錯題本上,在反復記錄、不斷觀看中,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字詞。在進行病句判斷、標點符號、成語使用該部分知識學習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找規律”。通過分析中考試卷我們可以發現,病句判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即句子成分殘缺、詞語使用不當、語序不當等。標點符號則包括符號的書寫、辨別符號使用正誤等;而成語使用大多考查學生的積累情況,以及成語對應情境的應用情況。因此,在進行這類中考語文考查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加強學生的日常訓練,只有讓學生“熟能生巧”“腦海中有知識”,才能在運用時直接對應。
(二)側重語文閱讀教學,采用多元教學法
閱讀是語文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點之一,但很多學生反應閱讀課堂十分無趣。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施課程教學,力求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感受語文趣味。
這里所說的多元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如對待小說類的文本,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現的教學方式;對待散文類文本,則可采用情境教學、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對待文言文文本,教師則可采用課堂互動翻譯、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可見,不同的教學方法有著不同的優勢,能帶來不同的教學結果。
由于在中考考查篇目中現代文閱讀部分是必考項目,在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中大多是選擇一篇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文章。因此,在進行日常針對性練習時,教師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采用情境教學、情感體驗的方式以文章為出發點開展課程教學,既讓閱讀教學充滿趣味,又能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
(三)側重語文寫作教學,傳遞寫作小技巧
作文在中考的占分比值很大,必須受到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視。作文除了藝考學生日常的積累之外,更多的還有這小技巧。要想讓作文寫得精致、豐滿,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時就要傳遞合適的方式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里所說的寫作方法可細化為三點:第一,在寫作時找到字眼,擬好題目。只有確保題目和材料或要求扣題,這篇文章才不會跑題,后續的寫作才能夠順著題目開展。在界定題目時,學生要注意求新但不能過分求異,要吸引人的眼球不落俗套,但不能反其道而行,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要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擬人、比喻、排比、設問等這些修辭手法的應用能夠讓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在寫論文時,學生要注意敘議結合,利用列舉法等多種方法,這樣才不會讓文章顯得單一,反而讓文章層次結構更為豐富。第三,文末要點題,首尾呼應。文末是對文章的再次升華和總結,能夠凸顯一篇文章的價值觀,學生不要草草結束文章,要注意文末的特殊性。只有把握這三點寫作技巧,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才會有效提升,在面對中考作文時才能順利迎戰。
(四)側重學生心態教學,實現健康應考
很多教師在考試后發現一些學生平日里的語文水平不錯,但一到考試場上就發揮失常,遇到的題不會,寫過的題出錯。
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的考試心態存在問題,一些學生沒有一個良好且積極的心態,在考試時經常緊張、焦慮,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這些學生很容易獲得習得性無助感,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歸因,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調整學生的心態,引導學生適應考試,能夠健康應考。
首先,在日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每日可以進行簡單的語文小測,既鞏固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測驗。其次,語文教師要傳遞給學生正確的考試放松方法,讓學生能夠保持平常心態面對考試。最后,教師要在學生考后給學生足夠的鼓勵,讓學生能夠不再壓力重重,這樣語文學習自然會更有效。
(五)側重錯題查漏補缺,鞏固已學知識
一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學生即使做了很多遍,當再次面對時還是有極大的可能犯錯誤。為了規避這一現象,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時要有所側重,重點突出易錯點。在講解試卷時,教師也可根據試卷題目的考查點做延伸,適當地查漏補缺,讓學生能夠認識出錯的關鍵,鞏固已學知識。
為了讓學生清晰地認識自己的錯題,語文教師在開展錯題課上教學時可讓學生對錯題進行自我剖析,找尋原因。學生知道為什么會錯,在下次做同類題目中也就會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此類錯誤。此外,教師可讓學生將一些常見的字、詞、句記錄在錯題本上,經常翻閱,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辨別錯題,吸收題目中的相關語文知識。
三、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學習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師應根據中考要求,正確認識初中語文課堂存在的教學問題,利用合適教法改變語文課堂不同環節存在的不合理情況,讓學生能夠在新式教學策略下合理學習、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月華.從中考談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1(7).
[2]景江蘭,景海榮.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 26).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