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江
2018年9月10日,在慶祝第34個教師節之際,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指明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前進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指明了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航向,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打造一支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全社會一定要形成健康的尊師重教文化氛圍,建設先進的教育文化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為教師的人生價值實現搭建平臺,為“好老師”的茁壯成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和基礎教育論壇雜志社聯合舉辦的這個活動,就是營造良好尊師重教文化氛圍的有益嘗試。
“好老師”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自覺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履行好H己的教育職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以認真執著的心態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好老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擔當起立德樹人的責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努力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好老師”要有豐富扎實的學識,有廣博的視野,了解國際國內大事,認真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惟其如此,才能有收獲“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好老師”還要有真誠的仁愛之心,要關愛學生,給學生注入溫暖的情感,以欣賞的眼光增強學生的信心,以誠信的心態樹立學生的自尊,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時刻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享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我們所有老師都應該以這四條標準要求自己,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意見》明確提出要求,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
新時代,需要培養造就教育家型教師;新時代,需要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綠色生態。在教育家成長的問題上,亟待弘揚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我們必須勇敢地沖破陳腐的思想藩籬,放開手腳,大刀闊斧,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中國教育家成長擂鼓放歌!
教育家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教育家成長規律,又細分為教育家群體涌現的規律和教育家個體成長規律。關于教育家個體成長規律,我們中國教育學會《未來教育家》雜志曾開辟專欄,對“新中國教育家成長典范”作了重磅系列報道,其核心價值取向,就是“成長規律”。
比如剛剛獲得國家“改革先鋒”殊榮的于漪老師提出的“五大成長理念”:(1)信念:師者的根在祖國,師者的魂是民族;(2)視野:胸中有書,目中有人,身上要有時代年輪;(3)敬業:三尺講臺是我生命閃光的舞臺,我是用生命在歌唱;(4)堅守:選擇教師就是選擇高尚,就是選擇奉獻;(5)超越: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再比如“情境教育學派”創始人李吉林老師提出的“八大成長基因”:(1)草根底色;(2)職業認同;(3)摯愛學生;(4)勇于創新;(5)百折不撓;(6)思考寫作;(7)學界互動;(8)文化滋養。
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育人環境將不斷優化,育人生態將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