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成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尺橈骨閉合性骨折內固定治療中彈性髓內釘和克氏釘的療效。方法:選擇尺橈骨閉合性骨折患兒60例,其中30例采用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患兒成立常規組,30例采用彈性髓內釘固定治療患兒成立實驗組,觀察二組效果。結果:實驗組30例患者中15例顯效,14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96.7%。常規組30例患者中13例顯效,1 0例有效,7例無效,總有效率76.7%。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3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實驗組一期愈合率100.0%。常規組30例患者中28例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93.3%。兩組一期愈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尺橈骨閉合性骨折患兒開展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可提升肢體功能,縮短康復時間,值得進行廣泛推廣。
關鍵詞:尺橈骨骨折;克氏針;彈性髓內釘;內固定
尺橈骨閉合性骨折為常見兒童骨折類型,主要發生于上肢中下部約1/3處,會嚴重影響患兒健康和日常活動。針對該疾病患兒臨床多開展手法閉合復位+外固定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部分研究認為采用彈性髓釘內固定可明顯提升療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選擇收治尺橈骨閉合性骨折患兒,對其分別采用克氏針內和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對比不同方法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收治尺橈骨閉合性骨折患兒60例,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診療,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常規組包括女10例、男20例,年齡范圍5-12歲,平均(7.5±1.6)歲;受傷至治療時間3-45小時,平均(18.9±5.5)小時;尺橈骨上端骨折17例,尺橈骨中段骨折13例。實驗組包括女11例、男19例,年齡范圍5-12歲,平均(7.4±1.5)歲;受傷至治療時間3-47小時,平均(18.7±5.8)小時;尺橈骨上端骨折18例,尺橈骨中段骨折12例。二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實驗組患兒接受彈性髓內釘固定治療,牽引復位后固定骨折部位,依據骨折線選擇適當直徑彈性髓內釘固定,然后用石膏外固定患肢。常規組患兒接受克氏針內固定治療,牽引復位后固定骨折部位,將克氏針重橈骨背側偏橈骨側穿入,尺骨鷹嘴后下方穿入,后用石膏外固定患肢骨折。
1.3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兒疼痛消失,前臂及腕關節活動無障礙。有效:患兒疼痛大幅改善,前臂及腕關節活動存在輕微障礙。無效:治療后疼痛加重和無明顯緩解,前臂及腕關節活動障礙明顯??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觀察兩組一期愈合率。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 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30例患者中15例顯效,14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96.7%。常規組30例患者中13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總有效率76.7%。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
2.2兩組一期愈合情況對比
實驗組3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實驗組一期愈合率100.0%。常規組30例患者中28例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93.3%。兩組一期愈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橈骨閉合性骨折為常見骨折類型,青少年兒童為該疾病主要發病人群,當前多進行復位內固定治療,通常應用克氏針、彈性髓內釘,其中克氏針在骨折內固定中應用廣泛,但術后患兒經常出現延遲愈合、不愈合等狀況,并因此造成患肢功能障礙。相對于克氏針內固定,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可明顯提升患兒預后,具體治療中醫師通過制作的小切口將髓內釘置入,以實現對骨折部位的復位和固定,促進患肢愈合。彈性髓內釘固定治療不僅創傷小,還可有效維持骨力線,縮短術后康復時間,且患兒較少出現術后生長停滯。彈性髓內釘固定可在髓腔內形成多個支撐點,生物力學穩定性更好,可降低患兒痛苦,促進早期活動。同時在髓腔中植入彈性髓內釘可提升折端穩定性,保障復位和固定效果。
本研究中,實驗組30例患者中15例顯效,14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96.7%。常規組30例患者中13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總有效率76.7%。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3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實驗組一期愈合率100.0%。常規組30例患者中28例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93.3%。兩組一期愈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梢姵邩锕情]合性骨折治療中采用髓彈性髓內釘內固定的方法,能夠改善患兒治療效果和縮短愈合時間。綜上所述,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是一種有效治療小兒尺橈骨閉合性骨折的方法,可在大幅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提升治療效果,值得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