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繞紅


【摘要】目的探析血液中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尿素(BUN)、肌酐(cr)以及胱抑素c(CysC)的相關性以及其在早期診斷腎功能損傷的價值。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3.0軟件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腎功能損傷患者并隨機抽取我院體檢部120例正常健康人血液中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尿素氮、肌酐以及胱抑素c水平的差異和相關性,探析上述指標在腎功能損傷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腎功能損傷患者血液中RBP、BUN、cr、CysC和正常健康人中的各項指標差異顯著(P<0.05),患者血液中RBP水平和BUN、cr、CysC水平存在相關性(P<0.05)。結論腎功能損傷患者血液中RBP水平的變化和BUN、cr、CysC水平明顯相關,是臨床早期診斷腎功能損傷中具有確診意義的指標之一。
【關鍵詞】視黃醇結合蛋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相關性;腎功能損傷
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在肝細胞粗面內質網內合成且廣泛分布于血清、尿液、腦脊液中的一種低分子量親脂載體蛋白,在血液中以和視黃醇、甲狀腺素轉運蛋白結合形成的復合物存在,具有轉運視黃醇的功能。RBP和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時,復合物分離,視黃醇進入細胞內,游離的RBP經腎小球濾出,大部分在近端小管上皮細胞內重吸收,并進一步分解為氨基酸,供機體合成利用。如果患者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礙,尿液RBP水平明顯升高,由此,RBP為臨床評價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標。RBP經腎小球完全濾過,患者腎的濾過功能障礙時血液中RBP水平明顯升高,由此,臨床上檢測RBP水平能一定程度反映腎功能損傷程度。本研究對比分析120例腎功能損傷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人血液中RBP、BUN、cr、CysC水平,分析RBP和BUN、cr、CysC的相關性,探析檢測血液RBP水平對早期腎功能損傷的診斷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確診為腎功能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腎病透析者28例、腎移植10例、腫瘤化療者38例、心血管疾病24例、糖尿病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齡22-82歲,平均年齡60.58±10.56歲。選擇同期我院體檢部體檢正常健康人120例為對照,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齡20-85歲,平均年齡61.08±10.68歲,兩組在性別構成比、年齡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調研。
(二)檢測方法
患者及健康人均于清晨抽取3ml空腹靜脈血,3000rpm離心10min分離血清,使用奧林巴斯5821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RBP檢測使用免疫比濁法(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13-1226),BUN檢測采用酶法(Olympus原裝試劑,批號:6149),cr檢測采用Jaffe法(Olympus原裝試劑,批號:6223),CysC檢測也采用免疫比濁法(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13-0712P)。質控品為美國伯樂質控血清(美國伯樂公司,批號:14421;14422)。
(三)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對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l3.0軟件進行分析,組內均值采用一維方差分析,組問采用多因素變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相關性。
二、結果
(一)組內各項指標比較分析
患者血清中RBP、BUN、cr、CysC水平均高于健康正常人,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二)相關性分析
患者血液中RBP水平和BUN、cr、CysC水平存在相關性(r=0.425、0.394、0.385,P<0.05);健康正常人RBP水平和cr具有顯著相關性(r=0.345,P<0.05),和BUN、CysC無相關性(r=0.079、0.086,P>0.05);所有檢測標本中RBP和BUN、cr、CysC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r=0.608、0.624、0.605,P<0.05)。
三、討論
腎臟疾病或損傷是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轉變等因素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的多發性疾病,上述疾病也會累及腎臟,損傷腎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其缺乏顯著的臨床特征,極易忽視,由此早期實驗室診斷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外源性及內源性指標評價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外源性指標主要包括菊粉及部分放射性核物質,內源性指標包括RBP、BUN、cr、CysC等低分子量蛋白質,另外,由于腎臟代償功能較強,只有60-70%左右腎單位功能損傷時,BUN才會升高,cr為肌酸的代謝產物,只有GFR下降至正常1/3時其才會顯著升高,兒童、老年、消瘦者檢測值也有所偏低,不能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半胱氨基酸蛋白酶抑制劑c由有核細胞產生的非糖基化的堿性蛋白,CysC生成速度較為穩定且不受膽紅素、炎癥、甘油三酯等影響,和患者的性別、年齡、肌肉量等無關,其被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內分解代謝,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為近年來評價腎功能最為靈敏的一項指標。
RBP通常作為尿腎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血液中的RBP變化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但是臨床上關于其報道鮮見。本次研究數據顯示,患者血清中RBP、BUN、cr、CysC水平均高于健康正常人,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血液中RBP水平和BUN、cr、CysC水平存在相關性(r=0.425、0.394、0.385,P<0.05);健康正常人RBP水平和cr具有顯著相關性(r=0.345,P<0.05),和BUN、CysC無相關性(r=0.079、0.086,P>0.05);所有檢測標本中RBP和BUN、cr、CysC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r=0.608、0.624、0.605,P<0.05),上述結果數據提示檢測腎小球濾過率損傷的相關指標中,RBP的測定和BUN、cr、CysC等指標具有顯著相關性,能良好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損傷情況,血液中RBP的檢測腎小球率過濾損傷的良好指標。
綜上所述,腎功能損傷患者血液中RBP水平的變化和BUN、cr、CysC水平明顯相關,是臨床早期診斷腎功能損傷中具有確診意義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