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媚
摘要:培智學校主要是針對智力障礙學生所設立的教育機構,目的是讓特殊學生也能接受教育,使其也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他們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認知能力等,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水平。為此,培智學校便要全面落實德育,由此優化校園文化。本文將從打造書香校園文化,組織繪本閱讀指導活動;構建主題實踐體驗平臺,優化學生道德認知;構建教育合力,優化人文關懷思想三個角度,來分析山區培智學校應該如何通過德育打造特色化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培智學校;德育;校園文化;構建策略
本校是一所位于山區的特殊教育學校,生源基本上都是智力障礙與自閉癥的學生,他們無法像正常的學生一樣認識事物、與外界交流,甚至也因為這些身體殘疾受到了一定的社會歧視,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與心理問題。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從德育入手,全面豐富思想教育、品格引導與心理健康輔導工作,讓特殊學生及家長能夠正視缺陷,懂得自我肯定,且能積累豐富的德育認識,懂得自我克制與自我約束。由此,便可真正優化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培智學校教師也應該主動以德育來豐富校園文化,為特殊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一、打造書香校園文化,組織繪本閱讀指導活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除了親身體驗之外,閱讀便是人們獲取認知的基本方式,可以有效突破時空限制,讓學生從書中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因此,培智學校教師則可積極構建書香校園,讓學生學會從書中汲取人生道理。其中,針對特殊學生,培智學校教師便可積極開發并整合繪本資源,借助這一直線、形象的圖書資源來豐富特殊學生的思想認識。就如在《失落的一角》這一繪本讀物就可以幫助特殊學生懂得殘缺也是一種美,使其能夠正視自己的生理缺陷,努力綻放生命的光彩。對此,我就組織本班學生認真觀察了《失落的一角》這部繪本的圖畫資源。通過繪本學生可以發現,一個圓圈因為丟失了一角感到十分失落,外出努力尋找丟失的一角,并且在路上遇到了許多好玩的事情;當這個圓找到了合適的一角之后,便發現自己無法再唱歌,由此感到十分苦惱,最終決定始終以殘缺狀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也要一直歌唱下去。借助這一繪本資源,我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是有缺憾的,不管是存在智力障礙,還是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都屬于殘缺的一種類型,其他人也同樣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學生不必為此感到自卑、慚愧,而是應該努力珍惜生命,尋找屬于自己的光彩。
為了全面構建書香校園文化,除了豐富圖書室的繪本資源,我還利用學校的走廊打造了文化長廊,粘貼了一些繪本的封面,在封面下方介紹了繪本主題,以便讓特殊學生更方便了解繪本內容,根據個人需求選擇相應的繪本進行閱讀。再者,在班級內,我還專門創建了一個“讀書角”,與特殊學生一同制作了書架,還鼓勵學生在區域范圍內布置閱讀環境,如擺放一些綠植,或者是在墻壁上畫畫等,共享豐富的繪本資源,希望可以真正幫助特殊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二、構建主題實踐體驗平臺,優化學生道德認知
在培智學校構建以德育為中心的校園文化時,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不斷豐富特殊學生的成長經歷,使其在現實環境下感受相應的道德約束與行為規范,才能讓特殊學生真正理解德育知識的內涵。因此,培智學校教師要積極組織主題德育活動,切實豐富特殊學生的人生體驗,以便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就如本班患有白閉癥的學生總是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外界交流,由此屏蔽了許多對自己身心健康有益的信息,也無法感受生活、熱愛生活。對此,我組織了一次山區秋游活動,組織本班學生觀察山間美景,帶著學生登山,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自閉癥學生雖然不善表達,但是卻很愿意通過畫畫來展現內心世界,所以他們認真觀察了山間美景,認真描繪了自然景觀。對此,我告訴學生,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渺小的、弱小的,而且大自然也努力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希望學生能夠嘗試打開心扉,感受大自然所傳遞的一切信息,能夠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三、構建教育合力,優化人文關懷思想
在培智學校中,由于學生情況十分特殊,所以必要的家校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特殊學生會比較依賴自己的父母,也會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父母;另一方面,家長的教育方式本身也關系著特殊學生的心智變化情況。特殊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家長的陪同,因此,培智學校教師要通過豐富的家校合作來拓展德育,由此構建開放且自由的校園文化,全面滲透人文關懷,讓校園文化呈現出和諧、民主、自由等特點。就如為了讓特殊學生正視自己,使其建立自信,我就組織了一次獻愛心活動,希望學生可以無償貢獻出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圖書等等,將這些物資捐贈到公益機構中。為此,我便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向自己的孩子解釋獻愛心、做公益的有效價值,與學生一同整理奉獻物資,讓學生親手將這些物品捐贈到公益事業,使其懂得自己并不是最弱小的,同樣也具有幫助他人、保護他人的能力。另外,家長也需要及時向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努力訓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使其學會照顧自己、保護自己,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為立足于社會做準備。
總而言之,在培智學校教育環境中,構建以德育為中心的校園文化可以真正優化特殊學生的成長環境,進一步優化培智學校的育人效益,所以教師要客觀分析特殊學生的現實成長需求,切實優化德育內容,全面豐富校園文化,為特殊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蒲蔚芳.培智學校有效德育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15).
[2]徐敏.培智學校德育課程建設實踐探索——以揚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