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璐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逐步成熟,在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小學美術學科課堂教學也更加具有方便性、靈活性、趣味性。信息技術推動了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如今,各信息平臺上豐富的美術資源讓教師在授課前能獲得更多的美術素材,優化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是每個教師都關心的問題。在課堂活動中,要求學生在較長一段時間里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枯燥乏味的語言,難免會造成他們思維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厭煩。因此,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是極其重要的。
小學美術學科課堂側重于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
在教學“影子的游戲”一課時,讓學生欣賞各種形態的影子并了解其特點是必要的一環,但課本上的圖片材料較少,欣賞實際景觀在教室里則是更加不便的。這時,我便運用多媒體將各處搜來的圖像或視頻在PPT上進行展示,并精心按照提前預設的課堂流程進行分類。上課時,學生們一邊看圖像與視頻,一邊聽解說,一邊欣賞;當他們自己發現影子的各種特征時,還發出興奮的感嘆;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輕松愉快。緊接著,我出示了對比圖,清楚地展示不同影子的趣味性特點,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而在拓展環節上,我展現了如配合楊麗萍的舞姿和手影的游戲、孫悟空皮影造型等視頻畫面,更凸顯出了小學美術課堂的趣味性與藝術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的家長跟我反映說孩子小時候畫的畫特別“有意思”,天馬行空,想象奇特。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畫畫中的思維拓展空間也越來越小,一動筆就是大樹、房子、白云等,造型基本都沒有什么變化。實際上是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加上教師課堂示范的影響,使得他們產生惰性和慣性。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魚兒游游”一課中我設計了如下課件:將搜集的各種各樣的魚兒在海底暢游的視頻剪輯加工,通過PPT演示,給學生展現出神奇真實的海底世界有著許多不同種類的魚兒,并對魚從不同角度進行特寫,讓學生自由參與觀察和討論。在這節課的創作活動時間里,學生一直都是十分興奮和積極想象繪畫的精神狀態,不斷地進行討論并分享自己繪畫想法。最終,學生們畫出了色彩斑斕、形態不一的各類魚兒。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高質、高效。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清晰地把較難講清楚的問題變得簡單化,使學生們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大幅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對折剪紙”一課時,在進入制作環節前,我先用PPT呈現出設計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錯誤,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接著再出示用錯誤方法剪出來的圖樣,學生在分析之后,很快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法,自信也油然而生。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得利于教師能較好地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從而使得美術教學效果更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途徑和廣闊學識,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